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推薦-你的中國元朝,我的世界蒙古(共2冊忽必烈的挑戰+顛覆世界史的蒙古):日本人眼中的蒙古和中國人的不一樣!」書評

 

推薦-你的中國元朝,我的世界蒙古(共2冊忽必烈的挑戰+顛覆世界史的蒙古):日本人眼中的蒙古和中國人的不一樣!」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你的中國元朝,我的世界蒙古: 日本人眼中的蒙古和中國人的不一樣!

  蒙古帝國版圖橫跨歐亞大陸,

  他們被中國人稱為「元寇」,是俄羅斯人口中「韃靼的桎梏」,

  更是西歐人眼中的「野蠻破壞者」──這些看法都錯了!



  從現代文明尋找被你我忽略的蒙古歷史

  為蒙古帝國驗明正身,翻轉世界史觀!



  第六屆司馬遼太郎獎賞、日本學士院賞、三得利學院賞得主――

  杉山正明 Sugiyama Masaaki 撼動傳統史學驚世鉅作



單書介紹



  冊一《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書介:



  重新認識「元朝」和忽必烈。

  此書獲頒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人文思想/歷史領域)。



  對於中國人而言,蒙古是「元寇」;對於俄羅斯人而言,蒙古意味著「韃靼的桎梏」,對於西歐人而言,蒙古則是以屠殺聞名的「野蠻破壞者」。這些看法都錯了!日本學者杉山正明把真相從歷史的迷霧和文明的偏見中釋放出來,藉此重新認識蒙古、元朝和忽必烈。



  ●忽必烈的繼位,為什麼是理解蒙古和世界史大轉向的關鍵之鑰?

  西元1259年,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忽必烈宣布繼承大汗之位,使得旭烈兀在伊朗自立為國,從而造成幾個蒙古汗國的分化。這一局面,使得1260年成為世界史轉向的重要一年。



  ●只有征服南宋,才能被蒙古共同體認定為唯一的統治者。

  忽必烈要如何在蒙哥去世後的權力競爭者中勝出?他不僅要在軍事上擊敗競爭者,還得創下不世之功和巨大財富,給蒙古共同體帶來繁榮安定。這正是忽必烈必征服南宋之因,因為南宋國擁有當時歐亞大陸最大的財富與人口。自此,蒙古不再沿草原地帶西征,而轉為複雜地貌的南方。



  ●忽必烈的挑戰不僅是如何攻下南宋,而更是保有其繁華,他做到了。

  他克服了地理上的「空白障壁」(指南宋和金對峙期間造成的荒蕪中原)與「水的障壁」(指長江),盡可能減少雙方損傷,達成順利接收江南財富的目標!他兵不血刃,進入南宋首都杭州,並創造出更繁華的城市,讓馬可波羅讚歎不已。



  ●忽必烈對首都的構想——北京不是內陸城市,而是與海相連的巨大首都。

  在忽必烈的規劃中,大都雖然擁有中華都市的外觀,但內在機能上卻是巨大的內港城市(即今日積水潭),透過運河和海洋連接,成為蒙古草原通往西方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這完全不是我們今天對北京的認知。此外,大都也充滿了濃厚的草原氣息和印度、西藏色彩。



  ●忽必烈對新國家的基本構想:草原軍事力+中華行政力+穆斯林商業力。

  忽必烈政權一方面將草原軍事力作為支配的根源,一方面又導入中華帝國的行政模式,以中華世界作為財富之源來管理。再利用穆斯林的商業網,創造出由國家主導的超大型商業流通體系。大元汗國是一個打破各地關稅壁壘、由政府保護貿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標準化,並以商業稅為政府歲入的世界國家,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元朝」。忽必烈讓草原起家的蒙古成了海陸帝國,也讓歐亞大陸首度具備世界史的意義。



  ●蒙元為何「失敗」?

  十四世紀長達七十年的大天災,使得蒙古聯合體走向瓦解;而另外一個原因是,在當時,支撐忽必烈這一跨歐亞體系的技術手段其實非常低。一三六八年,大元汗國從中國境內退出,蒙古帝國迅速分化為大大小小的諸多勢力。而明以後的中國,在一個已經蒙古化的體系裡(包括疆域、行政體系等)以中華為名繼續運作。



  這就是真實的蒙古。十三世紀初,以遊牧立國的蒙古快速崛起,統合歐亞大陸的東西方文明,為世界史開創嶄新的一頁;而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第二次創業,即大元汗國,所建構出的世界國家及經濟體系,更是對今日世界形成巨大影響。本書超越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有別於以往的蒙古、「元朝」和世界史。



  冊二《顛覆世界史的蒙古》書介:



  真相不在歷史課本上。你的「世界史」和「中國史」圖像,實際上謬誤多多。



  13-14世紀的蒙古時代,顛覆了世界史,而《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則無情挑戰了我們的歷史常識。



  ◎世界史圖像以十九世紀的歐洲為核心,其根基是善惡的對立,進步和落後的分野。然而遊牧民與其國家所創造出來的歷史,堪稱是「另一個世界史」。十三、十四世紀的蒙古世界帝國,便處於這「另一個世界史」的頂點。



  ◎歐洲史觀認為:世界是在西方地理大發現後才一體化的。錯了!事實是,十三世紀末,人類史上首次圍繞著歐亞陸海循環的交通網絡,是蒙古人在和平狀態下形成並掌控。若無「蒙古時代」,便不會出現西方人的「地理大發現」。



  ◎蒙古人掌握的帝國大體上都是寬鬆的,而帝國變得接近嗜血、鎮壓、歧視、戰爭,乃是西歐殖民海外之後的現象。特別是19世紀到20世紀之間的各種帝國,幾乎都取法歐洲。



  ◎遊牧民推動的世界史,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匈人西遷,壓迫日耳曼各族並導致羅馬崩解,比較少知道的是,遊牧帝國貴霜王朝連接起中亞和印度次大陸,在佛像的誕生和佛法的北傳、東漸中具有關鍵地位。



  ◎蒙古對伊斯蘭很不友善嗎?錯!在蒙古帝國的擴展中,穆斯林扮演的角色極其重要。調查、外交、勸降、謀略活動中,必有穆斯林參與,特別是徵稅和財務,幾乎全部委任穆斯林官員。其結果是:蒙古與穆斯林以軍事和通商的結合為主軸,形成了共生共存關係。這種完美折中調和,比今日的世界帝國美國與伊斯蘭打交道的方式智慧得多。



  ◎「資本主義」、以「銀本位制」為背景的紙幣政策,這些早於近代的經濟樣貌,是在蒙古主導下出現的!蒙古帝國治下,還創造出形式統一的施令公文系統,以及負責翻譯不同語言的機構,這是非常具有「近代」性質的事情。



  ◎蒙古殺伐無數?又錯了!蒙古軍整體而言乃是一直不戰的軍隊,重視情報戰和組織戰。目的不是使他人降伏,而是使之「成為夥伴」(蒙古術語:成為伊兒il)。只要成為夥伴,就沒有敵我之分。蒙古之所以令人驚駭的擴展,可以說是這個彈性自如的、豁達的國家觀使然。



  再從蒙古等遊牧民國家的角度看中國史,結論也令人大跌眼鏡。



  ◎關於漢朝和匈奴,事實上,匈奴讓漢王朝屈服,將之作為事實上的「屬國」將近七十年。而漢武帝的北征,其實是為了推翻自己的「臣屬」狀態。漢匈戰爭由漢主動發起,長達七十年,結果在漢武帝殴後,由漢一方提出和平要求,才結束戰爭。我們一般持中國本位觀,將漢朝視為善良的被害者,而匈奴是邪惡的加害者,這種解釋實在是不可思議。



  ◎被歸類為中華王朝典型的隋唐,無論王室還是國家,其實都和之前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鮮卑拓跋部一脈相連。坦白說,與其視為中國式的朝代國家,不如以拓跋國家之名來涵蓋北魏到唐的五百年,才更符合歷史事實。



  ◎契丹帝國和北宋王朝兩國皇帝簽署的和平條約——澶淵之盟,使得契丹成為北宋的保護國,雙方和平共存長達約百年。這否定了所謂「中華帝國只有一個」的刻板看法。而從近現代的眼光看,澶淵之盟也推翻了前近代亞洲不存在國界和條約關係的謬論。



  ◎就中華地區而言,形成統合的力量幾乎都來自外部:蒙古人的大元汗國,實現了南北的再統合,而之前統合中華地區的,是隋唐這兩個鮮卑系遊牧國家。中間的幾百年,則是遼、五代、北宋、金、南宋、西夏等分裂、多級、縮小版的「中國」。



  ◎忽必烈政權擁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艦隊,實行以穆斯林商人為主軸的國際通商和自由經濟政策。十三世紀末,從中國東海經印度洋到中東的海上絲綢之路,是掌握於蒙古人之手,這一點在過去都被抹殺。也因為此,才有明初的穆斯林鄭和下西洋。



  ◎青花瓷的鈷藍染料是伊朗特有,但瓷器則是中華特產,串聯起這兩種技術的,是同時控制了中華和伊朗的世界帝國蒙古。深藍和白是蒙古的品味,青花瓷因此歐亞普及,調和成所謂的「時代的品味」。



  ◎從秦到清的歷代王朝,通常被理解為是以中國為名的持續二千年以上的整體國家。其實若以各個政權為單位檢視,就會發現這些王朝的規模、結構、內容、形態,彼此差異頗大。有的是北亞型、有的是中亞型、甚至還有包含北亞和中亞的巨大帝國蒙古,而不只局限在中華地區。



  種種挑戰歷史常識的結論,在《顛覆世界史的蒙古》一書中比比皆是。作者杉山正明指出,蒙古,是理解世界史的重要元素。一則因蒙古時代本身,乃是世界史上游牧文明的頂點;二則蒙古時代是世界史的分水嶺,它開啟了通往近代史的門扉;最後,蒙古時代在「世界史」上的意義,則是彌補了現有世界史圖像的不足和結構性缺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杉山正明



  經歷


  1952年生於靜岡縣,1974年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1979年取得京都大學東洋史學博士資格。之後任京都女子大學專任講師、副教授。1992年轉任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副教授,自1995年擔任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迄今。他亦受聘為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學術研究之外,曾參與1992年播出的NHK「大蒙古帝國」系列節目監製,並著有歷史專書十餘冊。



  代表作及得獎紀錄

  ◎1995年,以《忽必烈的挑戰――邁向蒙古海上帝國之路》榮獲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

  ◎2003年,以歷年研究成果及著作,榮獲第六屆司馬遼太郎賞。

  ◎2006年,獲頒國家榮譽――紫綬褒章。

  ◎2007年,因《蒙古帝國與元朝》等書,獲得日本學士院賞。



譯者簡介



周俊宇




  目前就讀日本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為博士班學生。



  譯有《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忽必烈的挑戰》等書。



 

目錄




冊一:《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



目錄



第一部    追尋世界史的新面貌



1蒙古及其時代

蒙古的出現

眼目所及的歐亞世界

世人對蒙古時代的印象



2蒙古是中國文明的破壞者嗎?

耐人尋味的解讀

杭州入城的實際情況

沒有「政治」的繁榮



3中亞及伊朗被破壞了嗎?

成吉思汗的西征與「破壞」

中亞的「大屠殺」

中亞並未荒廢



4俄羅斯的不幸是真的嗎?

「韃靼人桎梏」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評價

邁向俄羅斯帝國的道路



5元代中國是悲慘的嗎?

壓抑、搾取、人種歧視存在嗎?

科舉與能力主義的夾縫

元曲述說的事務



6責難與稱讚

以文明為名的偏見

反作用下的「極端美化」



7世界史與蒙古時代

不確切的體系論

展望世界史的視角



第二部世界史的大轉向



1改變世界史的那一年

阿音札魯特戰役

戰役之後

兩個蒙古汗國的對立

蒙哥的猝死



2忽必烈營帳

忽必烈的課題

混沌的東方

為何是金蓮川

一種印象



3忽必烈與他的策士

蒙古的左翼集團

謎樣的忽必烈

決策集團與實務部屬

對中國的戰略



4奪權的過程

鄂州之役

忽必烈之亂

世界史的大轉向



第三部    忽必烈的軍事與通商帝國



1大建設時代

以何為國家之範

第二次創業

「首都圈」出現

巨大的首都

與海洋相連的都城

運河與海運以及陸運



2系統化的戰爭

令人驚嘆的襄陽包圍戰

南宋作戰的難處

經略戰爭的思維

蒙古水師的出現

新武器「曼札尼克」

令人訝異的骨牌效應

一統中國



3躍居海上霸權

南宋的遺產

世界史上最早的海洋艦隊

海洋與內陸銜接



4重商主義與自由經濟

忽必烈政權的經營戰略

國家收入來自商業利潤

白銀流通

通行歐亞的重量單位

紙幣是萬能的嗎

「高面額紙幣」是鹽引

歐亞世界通商圈



5為什麼未盡全功?

蒙古體系

過早的時代

作為記憶的體系

該是回首時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



冊二:《顛覆世界史的蒙古》



目錄



文庫版前言

序章吾人身在何處?關注歷史之眼

1全球化時代與九.一一

人類史上的首發事態/整合與多元的同步進展/蒙古「帝國」和美國「帝國」

九一一的意義/復甦的歐亞地緣政治學

2歷史研究的大改革開始了

關注事實/特殊時代「二○世紀」/歐美型世界史圖像的瓦解

一切從現在開始



第一章歐亞史的再思考

1十九世紀的負面遺產=「世界史」科目

創造「歷史反派」的西歐史觀/速成的教學科目「世界史」

日本的西洋史與東洋史/探索全球化時代真實的世界史圖像

改變中的誤解與偏見

2遊牧文明另一個世界史

陸上最後的遊牧國家─阿富汗/支爾格源自蒙古時代/

遊牧國家乃多民族國家/遊牧民推動的世界史

遊牧民歷史不只在遊牧地區/前近代亞洲也存在的「條約」、「主權國家」

蒙古時代精神籠罩世界

3蒙古對伊斯蘭作了些什麼?

比較美國與蒙古的戰爭/蒙古破壞了什麼?/引發恐怖的戰略

旭烈兀的無血開城/「信徒之長」哈里發的消失/旭烈兀汗國帶來了什麼?

支撐蒙古帝國的穆斯林官員/蒙古造成伊斯蘭「世界化」/成熟點!美國!

4「東亞」是近代產物

不解的東亞/歷史上所見的東亞/「西方衝擊」形塑的樣貌/曖昧不清的「亞洲」概念

「冊封體制」的幻想

5馬可波羅真有其人?

超級名人馬可波羅/交織的疑點/超越時空的馬可波羅熱/

「馬可波羅」告訴我們的事─聚焦帝王忽必烈/移動的宮廷、政府、軍隊

偉大的帝王及纂位者忽必烈/關於「日本」



第二章文物與文學照亮大蒙古

1元代中國並非「文化蒙昧時代」

關注元代的眼光正在改變/蒙古帝國與大元汗國──歐亞大交流的時代

圍繞著元代中國的兩種角度/「混一」的中華與世界/圖畫所述說的東西交流

時代的品味

2與青花的邂逅

在托卡比皇宮博物館/實物的衝擊/連結伊朗與中國的蒙古

3《元朝秘史》的世界──牧民的心靈歷史

歷史與文學之間?/「蒼狼」的形象/圍繞著《元朝秘史》的謎團/蒙古人的心靈羈絆



第三章超越時空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蘊含的王權形象

1成吉思汗家族持續至十七世紀的權威

世界帝國「蒙古」的「印記」/不稱「汗」的帖木兒朝

俄羅斯王室與蒙古的「血脈」提攜/大元帝國的「後繼者」大清帝國

2神聖形象如何形成?

被謎團包覆的前半生/蒙古時代史籍中的成吉思汗/映照在蒙古人心中的世界

民族英雄」是否復甦?



第四章人類史上的「帝國」

1美國是「帝國」嗎?

2分類「帝國」

本章的立場與目標/源自日本的譯語「帝國」/意指「皇帝」的辭彙

依「帝國」規模為別的分類/連貫「帝國」的要點

時序性的展開與不同地域的樣貌/「地上唯一的帝國」確實存在嗎?

3近代前帝國和近現代帝國的差異

各「帝國」是否存在差異?/觀看人類史的視線



第五章歐亞中的日本史

1從大陸來看蒙古來襲

唯一一場由敵方發動的防衛戰爭/雙重禁忌/蒙古來襲乃今後研究課題

不可思議的「元寇」/「元寇」與「倭寇」/籠罩歐亞的蒙古暴風

從草原到陸與海的巨大帝國/不戰的軍隊/來襲軍隊為多人種混合部隊

2鎌倉日本沒有外交

大河劇「北条時宗」的時代考證/史實本身的疑點

關於國書──日本史家的深信不疑/當真是脅迫嗎?

趙良弼攜來近乎最後通牒的國書/世界與日本,以及外交

3大陸文化與足利學校的源流──足利學校演講紀錄

足利、曲阜與蒙古/尊重儒學的蒙古政權/孔廟、廟學、書院三合一

由拓本研究來看足利學校源流



第六章尋找看不見的歷史

1探訪東西的文獻與風光

從中國山野到北京/與伊斯坦堡版《史集》相遇/以博斯普魯斯海峽分界的不合理

2地球環境學、古典學、歷史學

各自的情況/古典作品告訴我們的事/文理融合的綠洲計畫

3歷史與古典的邀約

所謂的「文學院」/男人的「濫買」與「浪漫」/數位時代的長處與短處

各種導讀手冊/始於松平千秋的譯著《希羅多德》



單行本後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