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轉化的力量: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書評

 

新書推薦-「轉化的力量: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臺灣引進多元文化教育20年,我們成就了什麼、還可以做什麼?多元文化教育要往哪裡去?抑或是多元文化教育在臺灣的興起,只是學術界一時的流行或是政治氛圍裡的一種補償,「賞味期」早已過了,不再新鮮、有趣、與重要?而政治補償的心理也已塵埃落定,無須再有深沈的反省?還是蛻變與轉化的努力仍在持續進行中,新多元文化教育正日漸紮根滋長中,可以為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教育與社會帶來希望與光明?



  本書的寫作,主要從族群、語言的議題與範疇切入,探討多元文化教育在臺灣本土脈絡裡的實踐,特別是有關教師專業、課程與教學的轉化以及可能的轉化力量等。亦即,透過教師在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的增能以及專業實踐的轉化,可以進一步貼近社會正義的教育學並展現改革的力量。期待臺灣多元文化教育邁向另一個20年開始之際,教育學術與教育實踐都可以紮根在以正義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的本土脈絡裡,積極地朝向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境地大步邁進。並且,在大家辛勤努力耕耘的臺灣土地上,看見屬於臺灣靚靚的多元文化之花、盛大綻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純敏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哲學博士,主修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曾任國中英語教師、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與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研究專長與興趣包括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教育人類學、語言教育、以及質性研究。對於教育與文化及其在課程與教學上的對話、實踐與轉化,極為關注。曾獲十餘次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補助與獎勵,主譯《教育的文化基礎》(2006),也與其他學者合譯《民主、教育與多元文化主義》(2010),並著有《語言與多元文化論述:臺灣當代語言教育的實踐與經驗》(2005)一書。






 

目錄




自序  我的多元文化轉化之旅  v

前言  十年前──Carlos Alberto Torres  ix



第一章  導論:多元文化教育的轉化力量 1

第一節    回眸凝視50/20年 1

第二節    四個主軸 7

第三節    旨趣、方法與章節架構 11



第二章  多族群班級教學的語言研究 17

第一節    課程改革與學校語言生態的變化 18

第二節    文化語言、工具語言與權力語言 21

第三節    研究的場域脈絡與方法 30

第四節    國中師生語言研究的發現 36

第五節    多族群班級語言研究的教育意義與期許 52



第三章  原住民族跨文化教師的認同發展與課程轉化 63

第一節    跨文化少數族群教師的濡化、涵化與認同 64

第二節    種族/族群認同發展的理論 70

第三節    原住民族教師族群認同發展的類型 75

第四節    原住民族教師的課程轉化 102

第五節    原住民族教師認同發展與課程轉化的期許 111



第四章  原住民教師文化回應取向的課程與教學 121

第一節    原住民教師與文化回應取向 122

第二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與教學的理論研究 126

第三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方案的建構與實施 134

第四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與教學的特色 150

第五節    課程建構與實施的現象、問題與可能轉化 159



第五章  原住民教師的專業實踐轉化 169

第一節    教學疆界裡的邊陲孤鳥與轉化型的知識分子 170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與專業實踐轉化的學理 174

第三節    原住民教師的專業成長:專業實踐轉化的內章 177

第四節    參與並貢獻專業社群:專業實踐轉化的外章 195

第五節    原住民教師專業實踐轉化的特色、意義與期許 202



第六章  以正義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 211

第一節    學科知識與公平正義 211

第二節    國中英語教科書的檢視 215

第三節    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建構與教學實施 218

第四節    學生學習成效的檢視 226

第五節    課程與教學的省思 244

第六節    文化回應取向課程與教學的第三種類型 250



第七章  發現與展望:在臺灣土地種上靚靚的多元文化之花 255

第一節    嘗試與發現 256

第二節    展望—邁向新多元文化教育 265



後  記  在新多元文化教育的旅途上:我的表達性課程、我的詩 271

參考書目 283










 




  謹以此書獻給  天上的

  父親 黃盛時先生

  以及

  賈馥茗教授



自序



我的多元文化轉化之旅




  像現在這般,每天從早到晚都守在桌前,緊密地跟電腦面對面溝通對談的時光,是九年前書寫《語言與多元文化論述》(2005)一書的事情。這九年期間,除了日常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等事項外,我還到師大教務處兼任行政工作。兩年行政工作回來,我的 父親卻離開了。自此之後,「椎心刺骨」對我而言,不再是從課本看來或是聽別人描述的形容詞,而是現在完成進行式,時時刻刻存在的動名詞。有三年多的時間,我幾乎失去了生命的動力與意義,好像只能感覺到呼吸的聲息、心臟的跳動、以及大腦的思考。常常落入「我呼吸故我存在」、「我存在故我思考」、「我思考故我存在」、「我存在故我呼吸」、「我呼吸故我存在」的不斷循環之中。然而,呼吸的聲息、心的跳動力、以及腦的思考力,不正是 父親生命在我身上延續的一種存在訴說與轉化訴求嗎?我要加倍的努力,活出 父親與我的生命長度、深度與廣度。



  誠如柯文哲醫師要大家記住的,「被挫折打擊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面對被挫折困難打擊,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生命存在的轉化如此,學術真理的探究、以及課堂教師的教學何嘗不是如此,越是面對困頓與挑戰,越是需要不斷地加以轉化。



  2013年十月美國UCLA的Torres教授受邀於臺灣師大教育學系訪問,他以英國Modood教授質疑多元文化主義是否壽終正寢(Is multiculturalism dead?)為題,發表演說。從標題加上問號可知,Modood教授並不以為多元文化主義已然到了該被放棄的時刻,Torres教授引用其說,當然也不以為然。多元文化主義如此,那麼,嘗試在教育脈絡裡踐履多元文化主義相關意識型態的多元文化教育又何如?



  根據1998年我從美國回到臺灣教學、研究至今16年的觀察發現,臺灣的教育界似乎總是瀰漫著一種現象,喜歡品嚐新鮮的教育口號。例如,多元文化教育、特殊教育、資訊教育、性別教育、海洋教育、生命教育、理財教育、品德教育、閱讀教育、國際教育,以及教育部將2014年定為美感教育年的美感教育等。若以出現的時間先後,多元文化教育的新鮮度當然不及後面這些,賞味期似乎早已過了。這到底意味著,多元文化教育在臺灣的興起,只是學術界一時的流行或是政治氛圍裡的一種補償(Fashion or compensation?),現在已然落伍,不再新鮮、有趣、與重要?還是經過20年的努力,多元文化教育已然融入臺灣教育的常態氛圍裡與例行事項之中?兩者顯然部分是,也都部分不是。不管何如,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應該是一種不斷蛻變的努力與轉化的力量,可以為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教育與社會帶來希望與光明。



  本書的撰寫,紀錄著過去九年來,我對臺灣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此一領域的一些教學觀察與研究心得。主要改寫自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的成果報告,在此敬表謝忱。在寫作的過程中,常常會陷入思考的深坑中,很多時候,坑洞裡暗無天日、一片闃黑。甚至有時候,整天就像卡在長考的隧道中,無法前進。但是,耐著心繼續研讀、思考、寫作,慢慢就會有一點、一點的光點閃現在闃黑的坑洞中,或是一片亮光突然就出現在隧道的盡頭。



  這些吉光片羽的出現,要感謝許多識與不識的前輩作家,從他們的作品中,總能激發靈感、看到希望、並領略學術智慧的美善。臺灣師大教育學系同仁的鼓勵與關懷,或是贈書相挺的情誼,以及學生貼心帶來的一個麵包、一碗麵,或是一則笑話、一句問候,都是引領我努力向前、不放棄的動力。而家人親戚在寒假期間,適時送到研究室的素食饗宴與水果,讓我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寫作,更是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教育學系102級同學詹琬茹嘗試將我腦海中的多元文化之花描繪出來,一併致謝。助理謝佳恩同學常常提供及時的協助,包括排版、校對、資料整理等繁雜事項,倍感溫馨。而學富文化發行人于雪祥先生不計成本、慨允出版本書,尤其令人感佩。當然,本書提及的所有研究參與者,不管是原住民族、漢民族或新住民的師生,他們付出的時間與心力,希望教育可以更好,令人久久無法忘懷。最後,要謝謝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Geneva Gay教授、人類學系Stevan Harrell教授、以及英語學系的James Tollefson教授,他們多年前在課程與教學、文化、以及語言等相關領域為我奠下的基礎,讓我在臺灣有關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教育人類學、以及語言教育等的教育現場與學術研究,有了轉化與服務的機會。




黃純敏

謹誌於欖園的希望燈塔

2014年2月



前言



十年前

Carlos Alberto Torres  




  我們的夢想隨風遠逝,

  我們的靈魂跟著夢想旅行。

  在熱火中想像滋養著每一個夢想,

  集體的創作超越我們自身。



  神話、寓言、隱喻以及驚人的光明,

  存活在意識的經驗之中。

  一個集體的靈魂,

  即是對生命的熱情。



  過去的陰影跟未來的光明沒完沒了地交融著。

  百年的聲音,

  謙遜的面孔,疲憊的雙手掙扎著,每一天

  反抗壓迫,

  追求自由、解放、愛情。



  我們的生活將繼續下去。

  我們的夢想將讓我們學會愛的親密,

  我們的奮鬥將賦予我們聲音、認同、宇宙的能量。

  那可能隨著我們遞減的時間而暗淡失色,

  但是將永不消失。



  因為有一天,

  一隻蝴蝶飛過,

  親切和藹地跟微風聊著天。

  一隻蜂鳥跳著自編的舞蹈尋求神的花蜜甘露無處不在,

  拜訪著花朵好讓太陽的光輝死在它的花瓣上,

  並且再次開始。



  一棵巨大壯觀的樹,堅挺又不失溫柔,

  提醒我們,十年不只是時間,而是意識。

  一個烏托邦是如此自然地成為我們所建立的並環繞我們的一部分時間與地點,

  從事於對正義、自由與幸福的渴望,

  留給我們對另一個十多年的無窮希望的渴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