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緋蝶」書評

 

新書推薦-「緋蝶」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小心!緋蝶就在你身邊!

我們不斷變形,變形,變形……直到完全變態。



  相聲怪傑馮翊綱的創意主張,不正統地混合西方形式與東方精神,拼貼幽默對話與角色語言。



  本書收錄《緋蝶》及《下次手冊》兩劇本。



  《緋蝶》的首演,是2015年元旦,在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的十二樓。隱身在藍天綠地花園裡的一隻紅色蝴蝶,是「緋蝶」劇名的由來,劇名的諧音讓人對故事充滿聯想。



  《下次手冊》並未以這個劇名及形式演出,當時創作,馮翊綱同步規劃成兩個分身,以荒謬劇場情境呈現的《下次手冊》,因個人偏愛,故出版時以這個樣貌問世。另一個分身即是五段相聲形式的《情聖阿弱》,2013年10月4日在台北「新舞臺」首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相聲怪傑  馮翊綱




  五十歲生日那天,在點心舖裡咬到一顆好吃的酒漬杏桃,

  興奮地與妻分享,萬不料妻一口囫圇吞去,

  急得他不顧旁人側目,哎哎狂喊!

  妻即時吐回半顆,他也破涕,欣然分食。



  生活裡,就是這樣一個真性情的人。



  工作上,是演員、導演、劇作家、演說家、大學教授。

  【相聲瓦舍】創辦人。

  演了一千多場戲,寫了十幾本書,錄了幾十片影音光碟。

  交了幾個夠義氣的朋友,得了幾座有面子的獎。



 

目錄






《緋蝶》

中場八卦

《下次手冊》

後記






 








  有幸在一次談話場合,與諸位學者討論到「相聲」這個字眼。當場,胡耀恆教授認為,古希臘的「羊人劇」(Satyr Play)可視為人類最早的「相聲」。這個見解我很喜歡,因為,這把「相聲」在概念上連掛到全人類,且將年分提前了兩千多年。



  最重要的,古希臘戲劇是「說話的」,無論悲劇、喜劇,在結構上,戲劇人物將「已發生過的事件」帶到場上,「描述」事件,而非「發生」事件。人物在場上面對聽聞事實(或謊言)的當下,發生反應、情緒,但仍把重要的行為(殺戮或挖眼)拉到後台去執行。



  劇情電影大行其道以前,舞台戲劇藝術都是含蓄的、情緒的、言語的、動口不動手的。電影藝術的速度、拼貼、距離忽近忽遠,改變了(或說干擾了)部分學者,錯將「不能只是說,必得演出來」祭為劇本創作的緊箍咒。



  說話,是戲劇藝術的終極充要條件,一如文學的媒介是文字,繪畫的媒介是平面構圖,舞蹈的媒介是人類肢體。戲劇,就是說話的藝術。那麼,從哪一個角度來規範以說話為「主要媒介」的相聲,說它「不是戲劇」呢?



  雖然可以在兩千年前的外國找到類似的劇種,然而「相聲」二字在現代的風行與定義,確實起始於十九世紀末,是很新的現代戲劇類型。



  戲劇,是廣義的集合名詞,相聲,是其中的一個項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將「戲劇」、「戲曲曲藝」分冊編輯,並非強制分「類」,乃因中華民族文化,戲曲文明極為璀璨,說唱藝術亦是精彩繽紛,卓然於世界,應該集中強調。試想,關漢卿只准稱為「戲曲才人」而不准稱為「戲劇作者」,這合乎「文化」的精神嗎?



  我被人稱讚「不正統」很久了,但請問,自詡為「正統」的你,這麼多年來都做了什麼對觀眾有益的事情呢?



  以說相聲為業的演員、劇作者,可不可以偶爾把創意主張,混合拼貼一下呢?布雷希特作品的大量說唱藝術素材,不曾被分類成「曲藝」,貝克特的戲,「果陀」以外也有多部長段二人幽默對話,豈不是「相聲」?講起戲劇大師的名諱,人人肅然稱是,萬一我也是呢?給個機會嘛。



  「不正統地混合西方形式與東方精神,並拼貼幽默對話與角色語言。」收錄在這本書裡的兩個劇本,《緋蝶》和《下次手冊》都是這樣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