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top|
我是誰?是否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 五蘊,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生命的存在,除了需要具有物質的色身,還要有受、想、行、識的心理活動,色法和心法必須積聚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生命體。 佛陀以五蘊法分析宇宙人生的本質,說明世間因緣生滅的道理,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世親論師依據佛陀的教法,建立法相唯識學體系而著《大乘五蘊論》,後經安慧論師擴充並加註釋而成《大乘廣五蘊論》,論中將每一個名相的性質及功能,都做了精確的定義和解說,宛如一本佛法名相小辭典,能快速掌握修行的關鍵詞,是了解唯識義理的必讀論著。 淨海法師以深厚的佛學修養與淺顯易懂的現代筆法註解《大乘廣五蘊論》,詳細依文解字、新式標點原文、翔實註釋內容與圖表輔助等,為讀者化解閱讀上的難度,突破唯識名相的障礙,進而通達佛法深義。 作者簡介 淨海法師 一九三一年出生江蘇泰縣。九歲出家,十六歲寶華山受戒,後就讀武進天寧寺佛學院。 一九四九年到臺灣親近慈航法師,於彌勒內院修學十年。一九六○年赴泰國學習泰文及巴利文,受南傳比丘戒,住進泰寺僧團,並入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攻讀。一九六九年轉赴日本,入東京立正大學研究,獲佛教學碩士學位。 一九七二年受邀赴紐約弘法,一九七八年抱著拓荒精神去到美國南部休士頓,與師友合創德州佛教會,接著建築玉佛寺、美洲菩提中心,推行現代化多元性弘法活動,不分任何宗派和種族。現任德州佛教會會長、德州佛教書院院長。著有《南傳佛教史》、《覺海觀覽》、《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譯有《真理的語言──法句經》、《佛陀畫傳》等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