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物史/傳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物史/傳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推薦-權力無間道:九個帝國大哥的自白書

 

推薦-權力無間道:九個帝國大哥的自白書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害死精忠報國岳飛的兇手是秦檜?還是宋高宗趙構?一直以來都廣為眾人討論,也不乏名家提出他們的看法。總的來說,不是秦檜就是宋高宗,甚至也可以說是他們二人携手合作的一件案例。



  但有沒有另一種可能?作者在此提出了一個為人所忽略的思考點,其實岳飛的死,若要誰是真正的兇手和主謀,答案是幾千年來的中國政治遊戲規則─「政權的私有權」。換句話說,管你什麼皇權專制、國家集權,還是什麼人治社會的,這都只是它所表現出的一種形式。



  所以,不管政權是否只被一個人、或是一撮人、還是一個集團所控有,只要社會上的絕大數人認同這種權力的誕力和運行機制,認同這個遊戲規則,那麼個人的利益始終會凌駕於公眾的利益之上。



  時至今日,這樣的遊戲規則依然在持續運作中,所以像秦檜、宋高宗的人也一直在出現,只是他們是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你、我眼前。而岳飛呢?他已化成了千千萬萬的你我,一直不斷的被犧牲,你能跳脫嗎?



本書特色



  這是幾個掌有帝國實權的人物,在他們生前獨攬大權,甚至連皇權也無法與之比擬。但當其死後,卻又被人視之為亂臣賊子,無不欲將之打入十八層地獄而後快。然而,事實的真相倒底為何?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由當事人自己來說明,最後由讀者自己去評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覺仁




  福建漳州人,本名王林,曾用筆名王者覺仁,著名歷史作家、傳統文化研究者,影視編劇;暢銷代表作有《血腥的盛唐》(七卷本)、《王陽明心學》等,行文優美流暢,思想獨到深刻,引發讀者強烈反響;獨立創作的大型歷史電視劇《上官婉兒》即將播出。



 

目錄




自序 歷史的重構與死者的復活



壹 呂不韋:想大才能做大

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人走到最後——總會想起最初。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夜晚,一種巨大的空曠和寂寞緊緊纏繞著我,讓我呼吸沉重。

用過晚膳後,我就摒退了所有下人。我告訴他們:不要來打擾我。誰也不許來打擾我!我需要一種淡定而澄明的心境來獨自面對自己的一生。

我閉上眼睛,看見時光支離、歲月彌散,往事像一粒粒飄浮不定的塵埃……終於,我進入了往事。輕輕地,恍如走進另一個人的夢境。每一條道路迤邐著走過我,每一條河流洶湧著渡過我。然後我就抵達了那個最初的早晨……



貳 霍光:是棟梁,還是芒刺?

春天不是一個死亡的季節,可人們卻從我身上嗅到了彌留的氣息。

皇帝剛才哭了。一看見我,他年輕的面容立刻爬滿晶瑩的淚水。

他看上去很傷心。是的,起碼看上去是這樣。

雖然我知道自己還很清醒,可皇帝的哭聲還是再一次提醒了我——霍光已經是一個瀕臨死亡的老人。

這是早春二月的長安。從我的臥榻望出去,可以看見窗外那一小塊湛藍的天空,還有一兩枝將放而未放的桃花……生命中這最後一小段歲月讓我忽然有了一種領悟。我發現人其實可以活得很簡約。當然,我這麼說或許會讓你們覺得矯情——一個跋扈一生的大權臣,到頭來居然侈談什麼簡約?!



三 爾朱榮:問天下誰是英雄

我的確已經努力了,父親。可不知道為什麼,我最終沒有成為馳騁天下的英雄。父親,我讓你失望了嗎?我辜負契胡族人的那個古老傳說了嗎?

沒有人回答我……

我終於知道——我已經死了。

問天下誰是英雄?!

答案也許並不是不言自明的。上天給了我宏大的夢想,可它沒有給我足夠的時間。不過,難道一定要以成敗論英雄嗎?難道英雄不可以是一種生命的姿態,而非得是某種實質性的結果嗎?無論如何,我還是要說:我一直在努力。從許多年前父親帶我去見識「天池」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之後,我就一刻也沒有放棄努力……



肆 李林甫:無心睡眠

我經常失眠。

原因很複雜。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我想是因為警覺──對周遭一切潛在危險時刻保有的警覺。從年輕的時候起,我對世界就懷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看法。我覺得這個世界就是一座叢林──一座人心叵測而又人人自危的叢林。每一個幽暗的角落裡也許都隱藏著一兩個敵人,他們隨時會跳出來咬你一口。

所以我總是用盡一切手段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最後只剩下一雙眼睛和一對鼻孔。我會在自己的堡壘裡冷冷窺視這座叢林的每一個角落,小心翼翼地嗅著每一種危險的氣味,以充分保障自己的安全。

也許正因為此,世人對我最為集中的評價就兩個字──陰鷙。



伍 蔡京:政治是一門藝術

我有一種預感。

我即將死在這條山長水遠的貶謫之路上。

前方那座名叫潭州的城市,很可能就是我生命的終點。

其實我已經無所謂了。既然我的政治生命早已終結,那我的物質生命又何苦在這世上苟延殘喘?!

政治是我的一切。失去它,我的存在毫無意義。更何況,我已是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人生七十古來稀,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嗎?

沒有了。真的沒有了……我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伸出我顫顫巍巍的雙手,細細撫摩這八十載的悲欣與沉浮,以及記憶深處那斑斑點點的繁華與憂傷。這些日子以來,每當我回首自己在北宋政壇上屢起屢落、大開大闔的一生,一種莫名的興奮之情便會一再盈滿我的胸臆。



陸 秦檜:我的無間道

說起我,你們絕不陌生。

今天如果你們去杭州,還可以看見我赤著上身反剪雙手長跪在岳武穆的墓前。從明朝正德年間第一次鑄像到現在,我已經在那裡跪了將近五百年。而且貌似要永遠跪下去。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這是岳廟的一副對聯。上聯說岳飛,下聯說的就是我。我就這麼跪成了一個大奸大惡的符號,任千夫所指、兆民唾罵。當然,如果純粹用道德眼光來看,我也承認,岳飛是個難得的忠臣,而且的確死得冤。所以就算在他靈前再跪五千年,我也無話可說。可問題是,道德評價並不完全適用於歷史。某些時候甚至很不適用。我這麼說並不是想否定是非善惡,而只是想問你們:歷史是否只有一種解讀方式?除了道德論斷這個傳統角度,歷史是否還可以從另外的側面進出?



柒 賈似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句話絕對是至理名言。

比如這幾十年來,蒙古人和南宋人之間就是一個最大的江湖。

而眼下,鄭虎臣和我就是一個小小的江湖。

這個秋天的黃昏,在漳州城南這座小小的木棉庵裡,鄭虎臣和我四目相對。我從他眼中看到了一團火焰──一團業已燃燒多年的復仇的火焰。我苦笑著把目光從他臉上移開,回頭遙望了一眼西天淒豔的晚霞──我看見夕陽正在以一種絕美的姿勢墜落,而我將再也看不見它重新升起。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帝國也正在以同樣的姿勢墜落,而偌大的天下,又有誰能讓它再度升起?!

沒有了。

我賈似道曾經努力過,可是我沒有成功。我後來放棄了努力,於是人們就把我曾經做過的一切一筆勾銷。所以我知道,此刻鄭虎臣眼中燃燒的,除了家仇,還有國恨……



捌 劉瑾:死神的三三五七個吻

死神來了。

在我毫無防備的時刻,以我始料不及的方式來了。

這是正德五年(西元一五一○年)的八月二十五。一個與平常並無不同的秋日早晨。我看見頭上的天空依舊純淨而蔚藍,和五十多年前我初入宮的時候一模一樣。

時間過得真快,就這麼一眨眼,也就是一生了。

你們都知道,我是一個太監。你們或許還知道,我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太監。坊間的百姓都說,現如今的北京城有兩個皇帝:一個是金鑾殿上的「坐」皇帝朱厚照,也叫「朱」皇帝;另一個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站」皇帝,也叫「劉」皇帝。

後者說的就是我:劉瑾。



玖 嚴嵩: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墳墓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如此長壽。

我也從來沒有想像過,我的世界會變得如此寂寥而淒涼。

一間四壁漏風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府邸;周圍這片野草沒膝的亂葬崗就是我的花園;別人墳頭上零零星星的供品和祭物就是我的美食盛宴;至於那呼嘯嗚咽的風鳴、枯樹上三兩隻烏鴉的聒噪以及夜深人靜時恍如鬼哭的聲聲狼嗥,就是我風燭殘年的生命中最後的絲竹管弦……八十八歲的我,就在這樣一個被人遺忘的世界裡日復一日地獨自生活。有時候我經常在想──這樣的生活和死亡有什麼分別嗎?

恐怕沒有。

自從兩年前拖著老病的軀殼流落到老家附近的這片墳場,我在世人的眼中就已經死了。充其量我就是一個「活死人」,我的世界不過是一個巨大的墳墓。老天爺之所以把我留在這個「大墳墓」裡苟延殘喘,無非就是想對我進行懲罰。

是的,懲罰。對於像我這樣一個曾經富貴絕頂、權傾天下,而今卻身敗名裂、一無所有的老人而言,這樣的長壽絕對是比死亡更嚴厲的懲罰!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新書推薦-「張學良口述歷史 簡體精裝本(全套7冊)」書評

 

新書推薦-「張學良口述歷史 簡體精裝本(全套7冊)」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張學良口述歷史》起源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口述歷史專案。199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與張學良商定開展口述歷史的工作,從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由張之丙、張之宇擔綱對張學良夫婦進行了60次訪談,共採得錄音帶145盤,錄音資料約6000多分鐘。這些資料現存於哥倫比亞大學“毅荻書齋”。



  本書共分七卷,前六卷為訪談實錄 ,最後一卷為索引注釋卷。聖智學習出版集團與當代中國出版社在長達數年的編輯過程中聘請了眾多專家學者,對全文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查證與注釋。《口述史》不僅講述張學良的個人生活,更包含許多他對自己所經歷的人和事的評論。



  The Oral History of Zhang Xueliang is part of Columbia University’s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It is based on the transcripts of a series of 60 interviews with Zhang and his wife (Edith Chao 趙一荻) conducted by two Columbian scholars during 1991-1993. The transcripts and 145 audio cassettes of these interviews are now housed at the Peter H. L. and Edith C. Chang Reading Room in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The current edition consists of seven volumes, including six volumes of transcripts carefully checked, edited, and annotated by Chinese scholars and one index and annotation volume. The Oral History not only recounts Zhang’s personal life but also contains his comments on many historical events h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he met.



  主要特色 KEY FEATURES



  • 迄今為止出版的最全面、最正式及最坦誠的張學良口述歷史版本 。全部口述歷史工作經過張學良生前親自授權。

  The most comprehensive, formal, and candid oral history of Zhang Xueliang published thus far.



  • 口述內容十分廣泛、豐富且詳盡,不僅涵蓋張學良的一生,還論述他親歷的許多政治人物和歷史事件,以及對政治、 經濟、軍事、社會、文化、歷史、藝術、宗教、哲學諸方面的影響。

  Recounts Zhang’s personal life but also contains his comments on many historical events h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he met.



  • 所有訪談文字經過諸多歷史學家的精心查證與注釋

  All transcripts have been carefully checked, edited, and annotated by Chinese historians.



  項目策劃:陳達樞.新田滿夫.陳錦煌.松村達生.陳非.陳捷

  總主編:楊天石

  主編:張友坤

  副主編:胡玉海.王海晨

  執行主編:周五一

  編委:王海晨.劉東社.孫曉林.李云峰.張天社.張友坤.陳非.胡玉海.楊天石.楊奎松.楊瀚.范麗紅.周五一.郭俊胜.郭冠英.錢進

  編輯組:孫曉林.周五一.陳非.韓知更.楊志奇.楊立平

  (董正.吳寧.任小平.柯琳芳.閻力平等參與了部份編輯或資料核實工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張學良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長子,字漢卿,號毅庵,中華民國陸軍元帥。1928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隨後接掌奉系,成為東北及華北許多地區的實際統治者。1936年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張被蔣軟禁長達五十餘年,直到1990年才逐漸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後定居美國,2001年10月15日逝世。



  Zhang Xueliang or Chang Hsueh-liang (1901–2001) was the son of General Zhang Zuolin, a warlord from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 After the assassination of his father by the Japanese in June 1928, he became the effective ruler of Manchuria and much of northern China, and later the Deputy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Nationalist Army when a full-scale war broke ou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s an instigator of the Xi’an Incident during which he kidnapped General Chiang Kai-shek, the then president of China, and forced him to forge a coalition with the Communists led by Mao Zedong to fi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invaders, Zhang was detained by Chiang and spent over fifty years under house arrest in China and Taiwan. Set free in 1990, he moved to the US in 1995 and passed away in 2001.



 

目錄




總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卷: 第1至9次訪談 Volume 1: Interviews 1–9

第二卷: 第10至21次訪談 Volume 2: Interviews 10-21

第三卷: 第22至28次訪談 Volume 3: Interviews 22-28

第四卷: 第29至34次訪談 Volume 4: Interviews 29-34

第五卷: 第35至49次訪談 Volume 5: Interviews 35-49

第六卷: 第50至60次訪談 Volume 6: Interviews 50-60

第七卷: 索引注釋 Volume 7: Index and Annotations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新書推薦-「張學良口述歷史 簡體精裝本(全套7冊)」書評

 

新書推薦-「張學良口述歷史 簡體精裝本(全套7冊)」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張學良口述歷史》起源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口述歷史專案。199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與張學良商定開展口述歷史的工作,從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由張之丙、張之宇擔綱對張學良夫婦進行了60次訪談,共採得錄音帶145盤,錄音資料約6000多分鐘。這些資料現存於哥倫比亞大學“毅荻書齋”。



  本書共分七卷,前六卷為訪談實錄 ,最後一卷為索引注釋卷。聖智學習出版集團與當代中國出版社在長達數年的編輯過程中聘請了眾多專家學者,對全文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查證與注釋。《口述史》不僅講述張學良的個人生活,更包含許多他對自己所經歷的人和事的評論。



  The Oral History of Zhang Xueliang is part of Columbia University’s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It is based on the transcripts of a series of 60 interviews with Zhang and his wife (Edith Chao 趙一荻) conducted by two Columbian scholars during 1991-1993. The transcripts and 145 audio cassettes of these interviews are now housed at the Peter H. L. and Edith C. Chang Reading Room in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The current edition consists of seven volumes, including six volumes of transcripts carefully checked, edited, and annotated by Chinese scholars and one index and annotation volume. The Oral History not only recounts Zhang’s personal life but also contains his comments on many historical events h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he met.



  主要特色 KEY FEATURES



  • 迄今為止出版的最全面、最正式及最坦誠的張學良口述歷史版本 。全部口述歷史工作經過張學良生前親自授權。

  The most comprehensive, formal, and candid oral history of Zhang Xueliang published thus far.



  • 口述內容十分廣泛、豐富且詳盡,不僅涵蓋張學良的一生,還論述他親歷的許多政治人物和歷史事件,以及對政治、 經濟、軍事、社會、文化、歷史、藝術、宗教、哲學諸方面的影響。

  Recounts Zhang’s personal life but also contains his comments on many historical events h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he met.



  • 所有訪談文字經過諸多歷史學家的精心查證與注釋

  All transcripts have been carefully checked, edited, and annotated by Chinese historians.



  項目策劃:陳達樞.新田滿夫.陳錦煌.松村達生.陳非.陳捷

  總主編:楊天石

  主編:張友坤

  副主編:胡玉海.王海晨

  執行主編:周五一

  編委:王海晨.劉東社.孫曉林.李云峰.張天社.張友坤.陳非.胡玉海.楊天石.楊奎松.楊瀚.范麗紅.周五一.郭俊胜.郭冠英.錢進

  編輯組:孫曉林.周五一.陳非.韓知更.楊志奇.楊立平

  (董正.吳寧.任小平.柯琳芳.閻力平等參與了部份編輯或資料核實工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張學良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長子,字漢卿,號毅庵,中華民國陸軍元帥。1928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隨後接掌奉系,成為東北及華北許多地區的實際統治者。1936年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張被蔣軟禁長達五十餘年,直到1990年才逐漸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後定居美國,2001年10月15日逝世。



  Zhang Xueliang or Chang Hsueh-liang (1901–2001) was the son of General Zhang Zuolin, a warlord from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 After the assassination of his father by the Japanese in June 1928, he became the effective ruler of Manchuria and much of northern China, and later the Deputy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Nationalist Army when a full-scale war broke ou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s an instigator of the Xi’an Incident during which he kidnapped General Chiang Kai-shek, the then president of China, and forced him to forge a coalition with the Communists led by Mao Zedong to fi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invaders, Zhang was detained by Chiang and spent over fifty years under house arrest in China and Taiwan. Set free in 1990, he moved to the US in 1995 and passed away in 2001.



 

目錄




總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卷: 第1至9次訪談 Volume 1: Interviews 1–9

第二卷: 第10至21次訪談 Volume 2: Interviews 10-21

第三卷: 第22至28次訪談 Volume 3: Interviews 22-28

第四卷: 第29至34次訪談 Volume 4: Interviews 29-34

第五卷: 第35至49次訪談 Volume 5: Interviews 35-49

第六卷: 第50至60次訪談 Volume 6: Interviews 50-60

第七卷: 索引注釋 Volume 7: Index and Annotations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推薦-胡雪巖比你更懂人性的弱點

 

推薦-胡雪巖比你更懂人性的弱點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胡雪巖是一個商人,也是一個大冒險家。從他一生的經歷,可以同時領悟三位商界大師的精髓,實為今人最為便捷而有效的成功之道。



  胡雪巖的成功絕非偶然。尋找出其中奧祕,必定有助於每一個商人的經營管理,加速每一個商人成功。



  縱觀胡雪巖商海沈浮,可圈可點之處,俯拾皆是。其以一小學徒出身,數十年而成為中國首富,緣由何在?對此,清代名臣左宗棠評價道:「胡雪巖暢遊官商兩道,終獲大成,令世人仰望。然世人只知其所成,而不知其何以能成,故而無法效仿。吾之愚見,胡氏能成,乃其靈活變通官商之道也!」



  從左宗棠的評價,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胡雪巖一生成就大事的不傳之.,就是其靈活變通官商之道。雖然時代變遷,今天的經營環境與清末胡雪巖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差異,然而就「道」的層次而言,仍然一模一樣。換句話說,「道」,代表著成功的規律,是永恆不變的,是可以拿來就用的金庫「祕鑰」。



  學習經營、管理和成功最好的方法,是閱讀內容合乎實際需求的實用書籍,從中觀察、思索、分析和歸納出若干要領。這要比閱讀教科書、看大全、背手冊有效得多。



  相對於市面上眾多有關胡雪巖的書籍,本書具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



  一、易於掌握。為了便於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胡雪巖靈活變通官商之道的精髓,本書創造性地將其歸納為取官勢、取人勢、乘勢、借勢、變通和做人等六個方面,向人們展示了胡雪巖靈活變通官商之道的全景。



  二、方便實用。為了便於讀者在實際中靈活運用,本書結合了現代人在邁向成功的征途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境況,有針對性地分別歸納總結相應諸方面的運用技巧,力求使之成為人們拿來就能用得上的案頭必備之「成功大全」。



  因此,無論商與非商,本書皆有可資借鑒之處。



 

目錄




第一章 站在高處,將遠光放遠

一、做生意要將眼光放遠

市面「鬨」得越大,生意越好做

善借東風,壯大自己的聲勢

先賺名氣後賺錢

借助官銜的「虛名」,抬高自己的身價

二、背靠大樹,刀頭舔血

勇於決斷,敢舔刀頭上的血

先安內再攘外

有官方背景,說起話來才硬氣

現代運用方法:借人家之長,補自己之短

「借勢」的三大招術

找到了「借」的創意,就獲得了打開「寶庫」的金鑰匙

活用「關係網」

巧借官勢於無形

善「借」者,赤手空拳也能發大財



第二章 做生意就要會隨機應變

一、做生意一定要活絡

不能死守一方天地

移東補西不穿幫,就是本事

用錢生錢,錢眼裡能翻跟斗

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

做生意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

二、「從變化中找出機會,才是一等一的好本事。」

巧打擦邊球,吸納「逆財」

想明白了的事,就要立即兌現

同行不妒,什麼事都可以成功

兩頭落空的事,最要不得

未雨綢繆,要為自己預留退路

三、遵守商場的「遊戲規則」,戲法才不會揭穿

有飯大家吃,不搶同行的飯碗

錢要拿得舒服,燙手的錢不能用

人情方面要做得漂亮,不能欠「人情帳」

儘量將得失心丟開

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現代運用方法:以變應變,從風險中求富貴

冒風險,才能賺大錢

離經叛道,出奇制勝的「冒險家」

「成功的冒險是智者的冒險,而不是蠻幹!」

把好處留給別人,最終也會給自己帶來好處



第三章 做生意就要會隨機應變

一、打造做人的「金字招牌」

做人無非是講個信義

想吃得開,一定要說話算數

說真方,賣假藥,最要不得

按「真不二價」做人辦事

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講信用

二、人在江湖走,全靠互相支撐

對江湖朋友要講信用

信用要靠大家維持

有錢大家賺

花花轎兒人為人

維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

三、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

做人,總要為別人著想

做生意,還是從正路上走最好

做人一定要漂亮,不能做半吊子

恩威並舉,真心替對方著想

待人做事,得理也要讓人

現代運用方法:柔性堅持,無可抵擋

柔性堅持,無可抵擋

做好人,但不可做「爛好人」

小事求敗,大事求勝

給人好處,要給得恰到好處

在人屋檐下,「一定」要低頭

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推薦-劉羅鍋憑什麼搞定兩個皇帝

 

推薦-劉羅鍋憑什麼搞定兩個皇帝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英國)查理.德斐爾



  劉墉(一七二○~一八○四),字崇如,號石庵,人稱「劉羅鍋」;山東諸城人。



  他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特別是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的播出,更使「劉羅鍋兒」成了家喻戶曉、知名度極度揚升的大明星。



  自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考中進士之後,劉墉先後做過翰林院編修、安徽學政、太原和江寧知府、廣西考官、江蘇學政、江西鹽道、漕運按察使、湖南巡撫、吏部尚書、河道總督、直隸總督、左都御史、體仁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等地方和中央諸要職,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在他長達五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雖然幾經起落,沈浮不定,但最終都能夠化險為夷,重新步入仕途發展的快車道,其原因何在?



  另外,提起劉墉,人們腦海裡似乎馬上就會出現一個聰明機智、正直勇敢、滑稽幽默的人物形象,許多人甚至還喜歡把他與包公並稱,稱之為劉公。然而,在「伴君如伴虎」,風雲變幻的封建官場,在好大喜功的乾隆與專權擅權的和珅雙重擠壓下,劉墉僅僅靠著他的正直和聰明就能夠仕途通達,獲得善終嗎?人們的心裡不能不發出這樣的疑問。隱藏於背後,還不為人所知的祕訣何在?



  劉墉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仕途生涯,大致可以分為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之前在地方為官,以及此後在中央為官這兩個時期。認真剖析他五十餘年的為官處世之道,可以發現他成功的最大祕訣乃是其大智若愚糊塗之道。



  任地方官期間,憑著他「真宰相」公子的顯赫身分,聰明有餘,糊塗不足,因而雖曾抗巡撫、鬥權貴、破奇案、察民情、得人心,「名播海內,吏民畏服,天下無不服其品誼」,連乾隆也稱讚他是稱職的「方面大員」,但他不僅仕途坎坷,還活得很累。及至到中央任職,他已身心疲憊,終於從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中找到了如何處世為官的良方。從此之後,雖已官居一品,他卻變得「糊塗」起來;儘管在他心裡、在他眼裡,世間仍有黑白分明和是非曲直,但他傾心學習鄭板橋,做一個真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的人。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做人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於官場的無奈,也有他超脫塵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後世不少人奉為座右銘。其實,鄭板橋當時在「難得糊塗」下面還書有數行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因此,清代大學者錢泳認為,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是「極聰明人語也。」又說:

「糊塗人難得聰明,聰明人難得糊塗,須於聰明中帶一點糊塗,方為處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聰明,便生荊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塗之為妙用也。」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如果不懂得以糊塗之道應付,就難以保持寧靜致遠的心境,



  難以避免明槍暗箭的傷害,也就不可能獲致人生的快樂,更談不上成就人生的偉業。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那些真正能夠享受人生,而且能夠獲得大成功的人,都是精通並且能夠自覺地恪守和運用糊塗之道的人。



  「糊塗」,單從字面上理解,是個貶義詞,是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種事物內容混雜的意思。每個人活著,肯定都不願冠上這樣不好看的帽子或碰上這樣混淆性質的事物。「難得糊塗」,看起來是個矛盾的概念,卻引起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共鳴,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這糊塗有真糊塗與假糊塗之分。



  毫無疑問,真糊塗是可悲的,因為它直接揭示一個人青紅不辨、皂白不分的本性。



  假糊塗就不一樣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假糊塗是一種睿智、一種策略,是理智的糊塗、高智商的糊塗。難得糊塗,難得的是劉羅鍋這種大智若愚之下的「假糊塗」。



  本書,結合了古今中外諸多糊塗的經典事例,全面分析了劉墉靠著機智而立於不敗的祕訣,從而向世人剖明劉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願本書可以令你在現實生活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活得瀟灑快樂!



 

目錄




第一章 劉羅鍋的機智故事

一、該糊塗時別明白,該明白時別糊塗

紀曉嵐巧解鹽案

投皇上之所好,大唱讚歌

大事不糊塗,敢為新君爭「大寶」

學習經典:「糊塗」要糊塗得恰到好處

二、不爭,故人莫能與之爭

辦好彰顯君主之豐功偉績的事

以皇上之心為己心

學習經典: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裡作用

三、平時廣結網,急時有人幫

背靠大樹,廣結關係網

為順帝心,不惜得罪士林

學習經典:先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

四、內精外純,巧辨忠奸

假裝糊塗,燒好新官「頭把火」

無中生有「引狼入阱」

學習經典:三年不飛,一飛驚人

現代運用技巧:抓大放小,寓聰明於糊塗之中

技巧一:聰明不可過火,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技巧二:裝愚守拙,學會裝傻充愣

技巧三:滿則自損,貴則自抑



第二章 劉羅鍋的應變故事

一、糊塗如水,順勢用之

只有善「窺帝意」,方能糊塗得體

以糊塗之道對糊塗之人

「風可觀,月可聽。」

「臣是忠臣,皇上也是明君啊!」

學習經典:王羲之糊塗避禍

二、處變不驚,寓機變於糊塗之中

假裝糊塗,討封「羅鍋兒」

明審暗放,小知府大膽審皇上

聰明官巧判糊塗案

一統江山不分「梨」

「皇上最大,和珅最小。」

學習經典:溫嶠佯醉戲錢鳳

學習經典:「真聰明」鬥不過「假糊塗」

現代運用技巧:裝一分糊塗,免一分煩惱

技巧一:裝糊塗要裝得自然恰當,切忌弄巧成拙

技巧二:具備「由聰明變糊塗」的真本事

技巧三:人不可不糊塗,又不能完全糊塗

技巧四:不要犯「比別人正確的錯誤」



第三章 劉羅鍋的糊塗故事

一、知退一步之法,明讓三分之功

反穿朝服,金殿之上鬥和珅

與其左右逢源,不如乾脆「一邊倒」

學習經典:功成身退,切記「盛滿受責」的古訓

學習經典:靠自毀名節而保全其身的功臣

二、若即若離,恪守中庸

讓和珅磕三個響頭

好一個錦繡一統「薑」山

劉墉賣棗,王爺押午門

學習經典:直說不行,那就拐個彎兒說

三、假癡不癲,以求自保

藏而不露,引而不發

臣子不與皇上比高低

學習經典:巧裝糊塗,以曲求伸

學習經典:收斂鋒芒,反敗為勝

現代運用技巧:韜光養晦,無為而為

技巧一:以退為進,以忍為上

技巧二:能而不取,讓美於人

技巧三:「欲擒故縱」用而示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