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網路行銷/趨勢商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行銷/趨勢商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新書推薦-「數位銀行:銀行數位轉型策略指南」書評

 

新書推薦-「數位銀行:銀行數位轉型策略指南」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銀行數位轉型的熱議著作



  繼啟蒙銀行數位觀念的《Bank 3.0》後,本書將接力探討如何落實銀行數位轉型策略!



  《數位銀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發展,並帶領讀者思考行動網際網路對銀行和其消費者及企業顧客之間關係的衝擊。在行動創新風潮下,銀行必須更數位化、更懂得善用21世紀的新科技來推出新服務,才能迎向數位銀行的挑戰。



  本書不僅詳盡描述銀行業數位革命的背景和方向,還深入剖析老品牌(如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和波蘭的mBank)、新面孔(如美國的Simple和Moven)及破壞式創新業者(如德國的Fidor銀行)的做法,再加上有關新型態金融業務模式(如Zopa及比特幣)的縝密分析,對每一位參與商業、商務及銀行未來運作的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克里斯‧史金納(Chris Skinner)




  克里斯‧史金納(Chris Skinner)為金融市場獨立評論家。他以在獲Financial Brand「編輯票選最佳銀行業部落格獎」肯定的Finanser網站(www.thefinanser.com)上分享獨到觀點而聞名。他於2004年創辦金融服務俱樂部(Financial Services Club),現任該俱樂部主席之職,同時亦兼任創建於2002年的智庫機構Balatro 的執行長。



  克里斯著有十本書,主題涵蓋歐洲金融業相關法令、信貸危機和銀行業的過去與未來,並獲譽為銀行界意見領袖。此外,他也常獲邀至BBC News、Sky News和Bloomberg等知名媒體分享他對銀行業議題的見解。



譯者簡介



孫一仕(Steve Sun)




  從事金融資訊服務相關工作逾25年,現為台新銀行資訊服務處處長。曾擔任台灣花旗銀行亞太區電子銀行研發中心協理,台灣SAP公司總經理,IBM大中華區金融服務事業群支付暨交易系統總經理,台灣IBM企業資訊顧問群副總經理等職。譯有《Bank 3.0-銀行轉型未來式》。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譯 者 序

前  言

謝  辭



Part 1:數位銀行

第01章 我們為什麼需要數位銀行

第02章 設計不倚賴分行的數位銀行

第03章 數位銀行沒有通路

第04章 透過數位銀行建立關係

第05章 科技掀起數位銀行風暴

第06章 行動科技點燃數位銀行熱潮

第07章 數位銀行是社群銀行

第08章 數位銀行打資料大戰

第09章 捍衛數位銀行安全

第10章 成為數位銀行

第11章 數位銀行仍是銀行

第12章 數位銀行新經濟學

第13章 數位銀行迎風啟航



Part 2:訪談

薩瓦德爾銀行 (BANCO SABADELL)

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BANK)

比特幣(BITCOIN)

FIDOR BANK

FIRST DIRECT

mBANK

MOVEN

M-PESA

SIMPLE

SWIFT

貨幣雲 (THE CURRENCY CLOUD)

作者介紹






 




譯者序



  我在2011年SWIFT的年會 (SIBOS) 第一次聽到《Bank 3.0》作者Brett King的演說,進而關注他的著作。2013年即與金融研訓院合作,出版中譯本《Bank 3.0-銀行轉型未來式》。推薦出版的初衷在於希望台灣的金融同業也能瞭解作者想要傳達的觀點;即使作者提出的觀點非全然贊同,但我相信銀行同業可以因此透過討論,共同找出適合台灣銀行業的發展模式。本書出版後金管會曾銘宗主委亦在政策中引用其中的觀點,更讓《Bank 3.0》在2014年上半年成為銀行的話題。



  去年同樣在SWIFT年會,有機會拿到Chris Skinner的著作《Digital Bank》的試閱版,當時《Bank 3.0》中文版已在印刷中,我覺得作者的某些觀點比Brett King更激進,更強調數位科技的應用及影響,可做為《Bank 3.0》觀點中有關於數位化的延伸閱讀。今年年初經過與金融研訓院的討論後,覺得這本書可以幫助台灣銀行業在數位化的角度上作更進一步的思考。《Bank 3.0》探討當科技不斷演進,客戶與銀行的互動關係將會產生根本的變化,銀行需要在不同的通路以及服務方式進行轉型。《Digital Bank》則更加注重數位科技所帶來的衝擊,探討數位經濟中對於銀行業務的衝擊。讀者可借由書中所介紹的國外銀行的創新嘗試,獲得啟發進而設計出符合台灣市場特性的創新,對於銀行融入數位經濟有很大的幫助。



  《Digital Bank》中文版《數位銀行-銀行數位轉型策略指南》,內容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共計十三個章節,分別討論:



  第一章 我們為什麼需要數位銀行:討論當客戶的生活形態已經數位化,他與銀行的互動模式會產生變化。銀行要變成以數位網路為核心的數位銀行,需徹底摒棄凡事以分行網路為核心的思維。

   

  第二章 設計不倚賴分行的數位銀行:在數位化的時代,分行仍然需要存在,但是客戶期望從分行得到的服務內容已經有所不同。



  第三章 數位銀行沒有通路:銀行需要關注客戶的全面體驗,而不能再依據通路來區分服務內容及負責單位。



  第四章 透過數位銀行建立關係:配合客戶數位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最適當的方法在最適當的情境,以數位化的方式提供客戶所需的即時服務。



  第五章 科技掀起數位銀行風暴:行動設備建立的聯結網路,社群科技所帶動新的互動關係,巨量資料的分析效益,雲端運算的彈性運用,帶來衝擊銀行業的完美風暴。



  第六章 行動科技點燃數位銀行熱潮:行動科技的前端,如手機,平板電腦成為驅動銀行轉型至數位金融,並成為客戶獲得金融服務的最前端。



  第七章 數位銀行是社群銀行:藉由行動連結特性,銀行將與客戶建構社群關係,參與客戶的生活並據以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第八章 數位銀行打資料大戰:藉由分析資料,更進一步地了解客戶將成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第九章 捍衛數位銀行安全:數位科技帶來數位風險,特別是資料風險。當銀行要多方收集與分析客戶資料,銀行需要以成為客戶「資訊金庫」自我期許,才能讓客戶更願意分享資料。



  第十章 成為數位銀行:銀行要如何因應數位科技的演進,不論是從組織上或是思維上都要重新思考,需要能夠向不同的業者學習。



  第十一章 數位銀行仍是銀行:新形態數位銀行仍是提供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只是產品,服務及與客戶的互動方式更加多元。



  第十二章 數位銀行新經濟學:數位網路經濟帶來新的思維方式,客戶也產生新的互動方式及服務期待。銀行需要更努力地學習並擁抱數位經濟的特性,與客戶共同生活於數位經濟。



  第十三章 數位銀行迎風啟航:當有機會重新開設一家銀行,要如何定位自己,採用數位經濟思維及數位科技來規劃,真正掌握客戶的期望。



  本書的第二部分則是作者的訪談記錄,其中有傳統銀行如何保持創新的策略,如Banco Sabadell (西班牙),Barclays (英國),First Direct (英國),SWIFT (全球)。新創銀行分享核心思維如Fidor Bank (德國),mBank (波蘭)。新創公司以新的思維模式挑戰傳統銀行的服務內容如Moven (美國),Simple (美國),M-Pesa (肯亞),The Currency Cloud (全球)。另外也對比特幣顧問公司Bitcoin (全球) 進行了訪談探討比特幣的未來。



  延續推薦及翻譯《Bank 3.0》的初衷,本書的部分內容即便是過於「激進」,仍然可以讓銀行同業可以有一個了解其他業者的不同思維,可以有所借鑑。



  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中仍是得到許多的幫助,感謝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再次合作出版本書,也謝謝一起翻譯Bank 3.0的團隊,蕭俊傑先生及施祖琪小姐,再次共同合作,讓本書得以在英文正式版出版後不到半年即可以出版中文版。




孫一仕

台新銀行 資訊服務處處長



推薦序1



  網路及行動科技日新月異,數位化時代已然來臨,人們的生活型態也隨之產生重大變革。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虛擬通路取代了部分實體通路的功能,許多傳統以實體通路為主要提供服務場域的產業,如書店、唱片行及大型賣場等,均面臨不小的衝擊,金融服務業亦深切感受到變革的必要性。



  金融研訓院先前出版的《Bank 3.0-銀行轉型未來式》即為探討在新科技的驅動下,客戶與銀行的互動如何產生變化。為因應網路及行動科技世代的來臨,銀行亟需瞭解如何運用數位科技作為服務之媒介,並重新省思通路的定位,近幾年金融業不斷更新與強化網路銀行與行動銀行之功能及設計,原因即是網路金融已成為瞭解客戶、蒐集客戶資訊及提供客戶便捷服務的最主要管道,甚至透過數位通路掌握客戶行為的能力,將成為未來金融業發展的關鍵,可預見不久的未來,數位科技與創新能力將成為金融業不可或缺的競爭能力之一。



  金融研訓院再接再勵,請業界專家孫一仕先生翻譯出版《數位銀行-銀行數位轉型策略指南》一書,則更聚焦、更深入地探討數位科技對於銀行的衝擊,書中探討數位科技將會如何在經營理念、銀行定位、資訊應用、客戶關係、資訊安全等面向影響銀行未來的發展,並分析不少的國外案例,雖然許多國外銀行在科技應用的嘗試,未必能夠立即適用於臺灣的金融環境,但其創新的觀念仍可以作為思考臺灣金融業發展方向的參考。



  為掌握趨勢,打造數位金融環境,金管會目前已請銀行、證券及保險等公會因應行動網路時代,就金融業之業務發展需配合調整之相關法規,提出具體修正建議,包括先針對銀行既有客戶,就其各項業務往來予以全面檢視。此外,鑒於國外已有純數位銀行之先例,金管會亦已研議開放銀行客戶線上開戶,同時請銀行公會就相關配套措施研議規劃。



  數位科技在金融產業中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金融業要如何乘此浪潮航向未來,已是最重要的課題。彼得.杜拉克說:「改變是常態,而且是健康的現象。」在此希望能與金融業界分享,在數位金融的時代,能尋求改變、回應改變,並且善加利用改變的機會。




曾銘宗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殘酷的4G:寬頻網路背後的戰爭

 

新書推薦-「殘酷的4G:寬頻網路背後的戰爭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各家電信公司紛紛推出4G方案,你了解什麼4G是怎麼誕生的嗎?

你真的相信,換了4G就能在跨年夜網路不塞車嗎?

這本書將帶你一一破解4G的殘酷現實!



  作者鄭延修博士,念書期間就曾單槍匹馬參與國際3GPP組織標準制定,挑戰Nokia、Ericsson、Qualcomm、Samsung等國際大廠,在驚濤駭浪中面不改色,也曾在WiMAX的場合結合國際勢力與韓國三星對抗,並贏得國際組織的尊重。研究4G長達9年,從制定標準到商務模式全盤掌握。在台灣,不會有人比他更了解4G!



  WiMAX的興衰跟國際舞台的殘酷戰爭,將在本書裡清晰呈現,國際大廠為了爭奪4G這個大餅,彼此直接在印度國家頻譜上競爭與將對手驅之而後快,並決定了4G的未來,Intel的一場豪賭,也讓整個4G提前了5到10年出現,但帶來了絕對不是使用者的勝利,而是讓營運商提前面臨殘酷的殺價競爭跟接受鉅額的投資虧損,設備商也在這場賽局之下面臨嚴重的生存挑戰,尤有甚者,老牌的加拿大北方電信也因此而倒閉,贏家是不在4G賽局的蘋果、Google、Facebook等應用服務商跟裝置商,上兆的鈔票在這場殘酷的賽局中灰飛煙滅,只為了喘一口氣,包含現在的營運商。



  在3G時代,商人用網路吃到飽的價錢吸引你買單,順便還能拿到一隻原價很貴的智慧型手機,聽起來很划算的交易,但實際上是營運商求生存的辦法,只為藉由手機讓你願意使用他們家服務兩年,但真的在使用的時候,尤其在人潮擁擠的地區,最後還是會對著手機大吼:「也太慢了吧?」,但還是被綁約兩年,兩年後再換支新手機。



  苦情的營運商,為了留住客戶,最後還是只能提供吃到飽,但越是吃到飽,使用者就越是吃不飽,關鍵是3G服務同時供給太多人使用,僧多粥少狀況下,網路變慢是必然不是偶然!換成4G就能解決一切嗎?不!當每個人都申辦4G時,慘況勢必再度重演。



  這本書將揭露移動網路的殘酷秘密:

  ※到處都是免費WIFI和便宜3G,你要4G做什麼?

  ※未來的營運商是悲情的,營運商不賺錢,5G是遙不可及!

  ※真相是,3G原來到現在還沒回本!真正賺錢的是2G!

  ※你的月租費都被裝置商跟應用服務業者賺走了!其實4G不值錢?

  ※為你真實頗析4G WiMAX的興盛與衰敗!

  ※到後來,Intel的豪賭才是讓整個4G營運商面臨殘酷競爭的頭號殺手。



  你知道嗎?電視狂打廣告的神奇4G,竟是拖垮營運商的殘酷4G,營運商花了鉅額投資了更棒的技術、更新的設備去維持和3G一樣的服務,身為聰明使用者的你,不得不了解,升級4G很可能只是一場殘酷戰爭的開始!



本書特色



  ※主流價值中的一股清流

  本書集結作者九年研究精華,獨排眾議告訴你,為何光鮮亮麗的4G是個不賺錢的玩意,更告訴你誰才會是4G的贏家!



  ※移動網路世代大解析

  2G、3G、4G、WIMAX……這些抽象的專有名詞,本書用最直接的方式解釋,讓你瞭解你使用的技術是如何誕生,你使用的通訊服務價格是如何得低廉!



  ※實際數據,最準確的試算

  根據營運商的成本,讓你親自體驗營運商的苦情,每天營運商開門就是燒錢,為了攤平成本,不得不用蘋果手機去留住使用者,保住其用戶。但競爭加劇,每家業者都端出了蘋果手機,費率急遽下降,營運商只能用更多的客戶去保住其公司運作,面臨長年的虧損,到最後注定輸家要退場。



  ※豐富的參考資源

  文中引用國際標準組織3GPP歷年來的會議紀律,從中獲得最臨場的感受,讓人親臨國際標準舞台感受真實的國際競爭,並了解各國政府談的5G會以甚麼樣的面貌產生,深入第一線現場感受這群科技工作者的權謀血淚,可信度倍增!



  ※內附專業分析圖表與表格

  害怕文字敘述難以理解嗎?專業圖表讓你一目了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延修




  作者鄭延修博士,念書期間就曾單槍匹馬參與國際3GPP組織標準制定,挑戰Nokia、Ericsson、Qualcomm、Samsung等國際大廠,在驚濤駭浪中面不改色,也曾在WiMAX的場合結合國際勢力與韓國三星對抗,並贏得國際組織的尊重。研究4G長達9年,從制定標準到商務模式全盤掌握。



  他曾擔任國際組織電子工程師學會802.16標準組織的標準維護主席,標準制定期間,結合國際勢力跟當時的三星分庭抗禮,並取得國際大廠的信賴與尊重,還將「鄭延修」三個字中文字寫入英文標準!



  2006年,3GPP標準組織團隊也出現了他的名字,結合國際大廠反擊當時正紅的LDPC Code。2011年,參與3GPP SA、SA1、SA2、RAN、RAN2標準群組,致力研究裝置對裝置傳輸技術,他的概念被德意志電信接受並推廣,對3GPP造成深遠影響!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第四代行動寬頻網路的迷思    

第二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原來3G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第三章、WiMAX從2000年開始後的歷史

第四章、WiMAX這個標準在IEEE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第五章、Intel的商務模式與豪賭

第六章、Qualcomm的對策    

第七章、WiMAX的前景與錢景    

第八章、WiMAX的致命事件    

第九章、這個世界那個營運商真正的需要LTE    

第十章、移動寬頻網路在商務模式的根本性問題    

第十一章、第四代移動寬頻網路的成功營運模式    

第十二章、該談新技術還是該談對於社會有利的服務模式    

第十三章、當LTE起不來,誰會成為贏家    

第十四章、4G Essential IPR的價值    

第十五章、4G的多重賽局    

第十六章、多重賽局下的多贏策略    

第十七章、筆者曾經手的專案    

第十八章、G的意義    



後記

附錄一、行動通信頻率使用費計算基準表

附錄二、2005年各營運商數據通信費率表

附錄三、3GPP頻帶定義






 




前言



  在這個時間點寫這本書其實有點跟LTE陣營作對,過去幾年,LTE陣營花了大把的銀彈在世界各地做宣傳並結合了媒體的勢力,企圖把WiMAX陣營壓過。從結果來看,LTE陣營獲得極大的成功,無論從市調機構,或是報章媒體,就是一面倒的訴說著一個美好的遠景,並非常成功的取得營運商的信任,讓營運商覺得自己在一個美好的道路上,如果不是對於LTE這個標準的內涵有進一步的理解,其實我也是一如常人對LTE有著無比的信仰,堅定的一如我2006年時的投入與付出。但很現實的一件事,LTE陣營塑造一個技術,並希望營運商接受,但這整個故事的成功,尚須仰賴營運商根據這樣的技術去打造一個成功的商務模式去讓終端使用者接受,但終端使用者能否接受跟是否有足夠的終端使用者去支撐這個商務模式,讓營運商賺錢,才是這最重要的關鍵,那也是2006年的我從技術角度出發所未能想像的世界。



  市場其實不是那麼容易預測,LTE陣營花了大筆的金錢與市場對做不見得會得到相對應利潤,有時反而是浪費資源。根據目前4G的競局來看,其實是技術商強推技術而並非市場反向有強大需求,從WiMAX的發展來看,從2005年由Intel所主導時的沸沸揚揚,到2009年的聲勢日潰,到2011年的看似退出市場,一群的市場預測者在當年一直預測WiMAX會有極大的市場,但到後來市場跟這群市場預測者多半有著極大的差異,當然可以說該死的LTE導致這個局面的發生,但真話應該是技術與市場脫勾,在這期間,我們也可以看到Nortel、Nextwave等公司的倒閉與退出,也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浪費了多少資源在WiMAX這個名詞上,包含台灣。同樣的,雖然在2010年LTE大鳴大放,但在2011年LTE的聲音又不是如前幾年那樣響亮,過去LTE陣營挾著強大的行銷優勢順利的打下了這個勢頭,但那是因為LTE尚未被市場檢驗,在GSM/3G/HSPA的強烈光環下,市場依舊對這個3GPP資優生有著強烈的期待,但真實的一句話是,LTE在2011年才開始正接受市場的考驗,雖然LTE提供了有趣的標準規格,但市場才是真正的王,王會跟我們說WiMAX與LTE孰優孰勝,不過真正的答案將會是3G HSPA,這個市場先行者,就如現在最大的勝利者其實是GSM一般。



  這本書有一部分將探討WiMAX的問題,從2005的大鳴大放,到2009年的聲勢日墜,再到2011的慘淡狀況。回頭看LTE,可能相同的現象會再一次發生。但WiMAX跟LTE之間,畢竟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差異,就是WiMAX的商業模式是成立但LTE的商務模式需要花費更高的成本。用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俄羅斯營運商Yota營運WiMAX三個月就攤平成本,而這世界3G的營運商花了幾十年到底哪個營運商賺回來?為什麼LTE可以有比3G更能讓營運商攤平成本?這是一個對全世界營運商來說的一個天大的難題,希望有商業智慧的營運商可以創造一個可長可久的商務模式去為這個難題作個解答。但各家營運商為了求生存,現在除了咬著牙,忍痛投資跟降低費率,已經別無退路可走。



  走到現在,4G的標準大致底定,4G的前哨戰也大致完結,後續的戰爭不再是4G的市場跟營收有多大,而是4G戰場上誰的營業利益率高跟誰可以仰賴4G去真正的帶給股東跟投資人最大的投資報酬率。在過往的幾年,我們可以從分析數據得知,蘋果跟三星分享了超過100%的利潤。亦即剩下的玩家至少有幾家是持續虧錢做生意,只為了增加市占率,分食4G這塊大餅,4G給人夢想,但也給人一個殘酷的未來,當競爭者越多,失敗者也越多,社會的損耗也更為驚人。殘酷的4G世界,真正的贏家已經不再是以營業額分勝負,該看的是營業利益率有多高。營利是負的,生意做越大就是虧越多,帶給股東的收益率就是負的,也就是糟蹋社會資源跟投資人的金錢,真正的決勝點還是在商務模式跟創新應用服務,就像是Line、Google、Facebook。



  走入5G,台灣的WiMAX發展史,韓國的CDMA被坑史,都足以成為後繼者的借鏡,現在正是5G標準的前哨戰,往後還有五年的戰爭,全世界各大公司都規劃未來的產品,並希冀成為5G的主流以換取5G參賽權,全世界的參賽者都該檢視這殘酷的歷史以避免未來的失敗跟資源消耗。應用服務業者跟營運商也該思考5G標準對長遠的競爭優勢的影響,正如筆者在文中所寫的德意志電信的例子,在標準中直接佈局商業模式,為其幾年後的商機而鋪路,5G,現在還有機會。



  最後用華倫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為例來說明4G是如何的殘酷。波克夏原本並非是一個投資公司而是一間紡織公司,有一天,有一個推銷員來跟巴菲特推銷新的紡織機器,推銷員說新的機器可以生產一樣多的布匹但只需要一半的員工,這時候巴菲特就回答,天啊,我真希望這機器不要那麼厲害,不然我的公司就要關門了。第四代移動通訊網路就是一個類似的故事,營運商花了更多的錢購買更有效能但更耗資源的機器去提供類似的服務,但營運商需要更聰明的商業頭腦去創造新的商務模式並帶來營收跟利潤並挹注到營運商身上,就像是波克夏轉型成為控股公司,不然這些營運商可能就真的如波克夏一般結束虧損的紡織事業並倒閉。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新書推薦-「網路行銷:e網打盡無限商機(再版)」書評

 

新書推薦-「網路行銷:e網打盡無限商機(再版)」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因為網路,開啟無限可能



  人類的商業行為已經發展了數千年,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和商業機制有關,從買車票搭車,日常購物,到投資理財或股票證券交易。然而網路的普及只不過是一、二十年,電子商務和社群媒體已經快速在改變我們的社會,網路行銷更是任何企業的必爭之地。本書邀集十位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領域的大學教授,一網打盡「理論」、「實務」與「真實案例」,帶領您深入淺出探索網際網路行銷新世界。



  本書含括最新的電商與社群行銷的元素,例如粉絲團行銷、病毒式行銷、關鍵字行銷,並清楚說明如何評估網路行銷績效的指標和方法。此外,圖像和網頁設計對於網路行銷是非常重要的,並以專章介紹網站美學與網路品牌的關係。本書也介紹網站架設、資料庫建置及顧客關係管理之竅門。並有專章說明網路交易安全的規範和詐騙案例的提醒。從基礎、執行到評估,最完整的主題,最平易近人的指引,為您打造優勢與實用的學習黃金比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芬慧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學歷: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專長領域:網路行銷、電子商務、創業管理、產業個案教學



朱彩馨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線上學習、資訊系統導入與導入後行為、電子商務、知識管理



許瓊文



  現職: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決策認知、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化



吳梅君



  現職: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人機互動、資訊系統採用與實施、電子商務、資訊管理



楊子青



  現職: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決策支援系統、網路行銷、企業資源規劃



劉家儀



  現職:文藻外語大學數位內容應用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知識管理、電子商務、資訊倫理、資訊社會



顧宜錚



  現職: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電子商務、科技創新與採用、服務科學



孫思源



  現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管理資訊系統、企業電子化、電子商務、知識管理



陳灯能



  現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知識管理、電子商務、人工智慧應用



林杏子



  現職: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資管博士



  專長領域:資訊倫理、電子商務、資訊管理、開放資料






 

目錄




第一篇 行銷策略

第01章 因為網路,所以可能/林芬慧

第02章 勇「網」直前:網路開店六條通/朱彩馨

第03章 網路行銷基本功—4P/許瓊文

第04章 社群2勢力‧行銷一點Ο/吳梅君



第二篇 網路平台 

第05章 網際爭霸戰~網站技術與經營模式大進化/楊子青

第06章 網站設計/劉家儀

第07章 「達康」不再是虛幻的泡沫/顧宜錚



第三篇 顧客關係與資料庫行銷

第08章 eCRM讓你顧客一把罩/孫思源

第09章  從顧客資料中找到行銷策略的線索—資料探勘的原理與應用/陳灯能



第四篇 網路倫理與規範

第10章 e網打盡商機裡的規範與保護/林杏子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打造實用性&創新性的網路行銷」書評

 

新書推薦-「打造實用性&創新性的網路行銷」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4篇12章,以「搜尋行銷面面觀→大企業搜尋行銷方略→中小企業搜尋行銷策略→電子商務企業和個人網站特色行銷」為線索展開。前3章介紹了搜尋引擎行銷的意義、搜尋市場的發展以及搜尋引擎行銷的優勢環境。第4章講述了搜尋引擎行銷的策略、指標與預算等內容。



  第5章至第7章剖析適合大型企業品牌傳播的關鍵詞廣告和品牌展示廣告策略,以及其獨有的行銷方法。第8章至第10章剖析適合中小企業低成本促銷目的的差異化搜尋行銷方法,以及適合出口企業和行業特色企業的獨特行銷方法。第11章面對網路零售企業,重點論述搜尋引擎對網路零售業的影響以及相應對策。第12章是全書的總結,介紹了搜尋引擎行銷的各類實操的方法、原則和注意事項。






 

目錄




第一篇 搜尋行銷面面觀

1 搜尋引擎行銷:網路行銷上上選

2 搜尋引擎:品牌認知第一入口

3 搜尋引擎:立體行銷黃金土壤

4 搜尋引擎行銷策略與效果評估



第二篇 大企業搜尋行銷方略

5 應用大量關鍵字聚流量

6 網路廣告投放塑造企業完美形象

7 利用搜尋平台多元化展現品牌形象



第三篇 中小企業搜尋行銷策略

8 精準行銷大幅提升中小企業知名度

9 有限預算下提升銷量的秘笈

10 外貿型中小企業的行銷良方



第四篇 電子商務企業和個人網站特色行銷

11 電子商務的「無搜尋不購物」時代

12 基於搜尋的全方位整合行銷










 




前言



  本書從產業發展和市場行銷的角度入手,對搜尋市場行銷規模、營運商競爭措施、廣告主行銷方法、用戶使用行為、搜尋對線上消費影響等內容進行詳細的整理與分析,並將中國搜尋引擎行業發展同美國、日本等地區進行比較,展現出較為完整的中國搜尋引擎和搜尋行銷活動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