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臺灣中醫藥之發展」書評

 

新書推薦-「臺灣中醫藥之發展」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據調查,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均有利用傳統醫療的習慣,因而不論是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或歐盟,均陸續發布對傳統醫藥管理的相關法案及措施。世界衛生組織更於2013年提出《世衛組織2014-2023年傳統醫學戰略》,擬定未來十年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的方向。其主要目標促進傳統和補充醫學能安全和有效地被使用。依據WHO統計資料顯示,具傳統醫學管理政策國家共69國,有監管草藥國家已有119國,另在產業部分,2012年全球中藥產值估計達831億美元,較前年度增長20%,足見其需求及各國對此領域的重視及全力以赴,臺灣亦不例外。 本部於2013年7月23日成立,將原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併入衛生福利部成為「中醫藥司」,由原來的三級機關提升為二級機關,近幾年本部推動多項中醫藥重大管理措施,在中醫業務方面,辦理中醫醫院暨醫院附設中醫部門評鑑、落實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訓練制度、建構中西醫合作照護模式及中醫日間照護模式,協助中醫多元發展。在中藥管理方面,建立輸入中藥材邊境查驗制度、修正中藥製劑含異常物質限量標準、公告臺灣中藥典、中藥廠全面實施GMP、成立中藥臨床試驗中心、核發中藥新藥許可證及推動藥事法修法,均為中醫藥管理之重大革新。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新書推薦-「增批本草備要」書評

 

新書推薦-「增批本草備要」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增批本草備要乃清代汪訒庵的著作,是對後世影響很大的醫藥學經典著作,也是中醫入門的必讀書,因此再版,讓讀者透過此書對中草藥有所認識與瞭解。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千金方對症詳解」書評

 

新書推薦-「千金方對症詳解」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千金方》是由唐代著名唐代著名大醫學家——「藥王」孫思邈集數十年精力編寫的經典之作,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



  本書廣集前代各家方書及民間驗方,敘述婦、兒、內、外各科疾病的診斷、預防與主治方藥,以及食物營養、針灸等養生療疾內容。是一部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百科全書和大型醫學史籍,也是一部科學價值頗高的醫學著作。該書已流傳1300餘年,歷久不衰。



  《千金方對症詳解》為《千金方》的通俗版,以更有系統的方式,讓一般民眾了解各種疾病的主治方式、制法、服用方式,以期更多讀者能夠受惠。



本書特色



●詳細介紹100多種常見病的500道經典名方



  把常見疾病以發病年齡、族群、身體部位分類,每項疾病下,詳細列出疾病症狀、處方劑量、調製方法、用法,並搭配中藥植物與藥材的清楚照片,幫助讀者辨認。



●忠於原作,新作更為簡潔清楚



  《千金方對症詳解》為《千金方》的通俗版,以更有系統的方式,讓一般民眾了解各種疾病的主治方式、制法、服用方式,以期更多讀者能夠受惠。

 

●所有配方皆易調配且效果顯著



  所有配方調配容易,長期服用會有明顯的療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編著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邀請了全國各地知名醫院的醫生、學者共同參與圖書的編輯審訂工作,其中包括尚雲青、陳飛松、李海濤等著名醫生。

  尚雲青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雲南中醫學院中藥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陳飛松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會長、教授。

  李海濤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李海濤/主編



  中國藥理學會藥學監護委員會副秘書長 李海濤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學實驗中心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審評專家



陳德興/主編



  中華中醫藥學會藥膳專業分會副會長 陳德興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上海市藥膳協會副會長

  ●曾撰寫多本中醫藥膳學相關著作






 

目錄




閱讀導航 … 10

鑒賞頁 經典名方圖解 … 12



Chapter 1

序論:奇書《千金方》與中醫常識

孫思邈 不世出的百歲藥王 24

《千金方》 中國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25

大醫習業 鑽研醫理,博覽群書 26

大醫精誠 心懷側隱,醫德第一 27

治病略例 探究本末,謹慎用藥 28

診候 調和陰陽,有序用藥 30

處方 靈活選藥,對症開方 32

用藥 相畏相使,仔細審辨 34

合和 依法炮制,調和藥性 36

服餌 服藥得法,功效更佳 38

藥藏 有備無患,小心貯藏 40

Column 常見中藥材成品圖鑒 … 42



Chapter 2

婦人:婦產科常見病處方

求子方 對治婦女不孕症 44

妊娠惡阻方 緩解孕期妊娠反應 46

養胎方(一) 養身安胎,逐月換方 48

養胎方(二) 養身安胎,逐月換方 50

產難、下乳方 對治難產,促進產後下乳 52

虛損、虛煩方 調理產後體虛、煩悶 54

中風方 對治產後各種外感風邪 56

心腹痛方 治療產後心腹疼痛的處方 58

惡露方 對治產後惡露不儘 60

下痢方 對治產後下痢的藥方 62

補益方 補中益氣、美容養顏 64

月水不通方 主治月經不調、不通 66

赤白帶下崩中漏下方 對治三十六種婦科疾病 68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一) … 70



Chapter 3

兒童:兒科常見病處方

驚癇方 調理小兒驚悸癲癇痙病 74

傷寒方 對治小兒風寒發熱 76

咳嗽方 平息各種小兒咳嗽 78

癖結脹滿方 解決小兒腹脹厭食問題 80

癰疽瘰癧方 對治各種小兒皮膚病 82

小兒雜病方 治療其他小兒疾病的偏方 84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二) … 86



Chapter 4

七竅病:五官科常見病處方

目病方 清肝明目治眼疾 90

鼻病方 治療鼻病,暢快呼吸 92

口病、舌病方 對口瘡口臭有奇效 94

唇病、齒病方 潤唇護齒,告別牙痛 96

喉病方 清咽利嗓,保持聲音洪亮 98

耳疾方 對治異物入耳、耳鳴耳聾 100

面藥方 清除粉刺瘢痕,美容美白 102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三) … 104



Chapter 5

諸風.傷寒:風證、發熱疾病的處方

諸風、偏風方 對治中風後急救、半身不遂的藥方 106

風痱、風癔、風痹方 對治其他三種中風的藥方 108

辟溫方 未雨綢繆,預防傷寒類疾病 110

傷寒膏、發汗散方 治療傷寒的藥膏及散劑 112

發汗湯、發汗丸方 通過發汗治療傷寒 114

宜吐、宜下方 不同季節的傷寒療法 116

發汗吐下後方 調理傷寒後期症狀 118

勞复方 愈後調理,防止病情反覆 120

傷寒發黃方 傷寒發黃及對治黃疸的藥方 122

溫瘧方 中醫對治瘧疾的處方 124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四) … 126



Chapter 6

肝臟.膽腑:肝膽系統疾病處方

肝、膽虛實方 對治肝膽寒熱引起的疾病 130

筋極方 主治各種抽筋症狀 132

堅症積聚方 對治積氣、脹肚等證 134

風虛雜補酒煎方 調理虛瘦的藥酒及煎膏 136

吐血方 主治酒食過度引起的吐血 138

万病丸散 家中常備的丹丸散劑 140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五) … 142



Chapter 7

心臟.肺臟:心肺系統疾病處方

心肺虛實方 心肺寒熱證的處理 144

脈極、脈虛實方 對治血脈虧損症狀 146

心腹痛方 治療各種心胸疼痛的藥方 148

胸痹方 專治胸悶氣短等證 150

頭面風方 主治頭重、暈眩等證 152

心勞、肺癆病方 心肺勞病需補氣 154

氣極、氣積方 主治「七氣」所致的身體問題 156

肺萎、肺癰方 對治咳嗽重症的妙方 158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六) … 160



Chapter 8

脾臟.胃腑:消化系統疾病處方

脾虛實方 健脾強胃好身體 162

秘澀方 大便通暢一身輕 164

各種痢疾方 解決拉肚子的痛苦 166

胃虛實方 治胃養胃的藥方 168

反胃、嘔吐穢逆方 治療反胃嘔吐的藥方 170

噎塞、脹滿方 緩解胃部的各種不適 172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七) … 174



Chapter 9

小腸腑.大腸腑˙痔漏:肛腸系統疾病處方

風眩、風癲方 頭暈目眩、驚悸風癲用此方 178

好忘方 根治健忘症的良方 180

咳嗽、痰飲方 有效抑制咳嗽、痰飲的處方 182

九蟲、九漏方 對治九蟲、九漏的妙方 184

腸癰、五痔方 對治腸疾、痔瘡的妙方 186

惡疾大風、疥癬方 有效抑治惡疾大風、疥癬等 188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八) … 190



Chapter 10

腎臟.膀胱腑:泌尿系統疾病處方

腎虛實、腎勞方 幫你處理好腎臟問題 192

精極方 壯陽強身的處方 194

腰痛方 助你挺直腰身,擺脫腰痛困擾 196

補腎方 強腎壯陽的藥方 198

霍亂方 驅除霍亂瘟疫 200

消渴方 治療高血壓、糖尿病 202

淋閉方 治療尿痛、結石等證 204

水腫方 對治危險的水腫病 206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九) … 208



Chapter 11

解毒.備急.疔腫癰疽:救急解毒與皮膚病藥方

解毒 對治各種中毒的妙方 212

狐臭漏腋、癭瘤方 有效根治狐臭漏腋和癭瘤 214

猝死方 救治各類猝死的方法 216

蛇毒、被打方 對治被蛇咬、被打的良方 218

火瘡方 對治火瘡的良方 220

疔腫方 抑制各類疔腫皮膚病 222

癰疽方 祛除皮膚上的惡瘡 224

發背、丹毒方 針對發背、丹毒等病證的妙方 226

隱疹、瘭疽方 有效對治隱疹、瘭疽病證的處方 228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十) … 230



Chapter 12

食治.養性˙平脈:養生觀念與診脈法

食治序論 最佳的治病養生方法 234

果實、菜蔬、谷米、鳥獸 了解不同食物的性味及功效 236

養性論 修身養性得長生 238

房中補益 合理行房,補益更佳 240

平脈大法 通過診脈來辨別疾病 242

Column 常用中藥材圖鑒(十一) … 244



附錄 用藥:藥的等級與相畏相使 … 246

   食治:各種食物的養生功效 … 251

   古今醫學常用度量衡對照表 … 255










 




推薦序



深入簡出的中醫藥參考圖典




  從學生時代開始研習中醫藥到從事中醫藥之教學、研究與臨床,四十餘年來,最困擾的問題是中醫藥古書之艱澀難懂,往往使現代初學者怯而止步。千金方為唐朝大醫孫思邈所著,作者以人命重於千金,故取千金為書名,為我國最早之中醫臨床百科全書,至今仍被廣為流傳。傷寒論為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提出六經辨證理論,將疾病分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及厥陰病,為今日中醫診斷臨床治療之基礎。孫思邈已將傷寒論之內容較完整的收錄於千金方中,研讀千金方即能掌握整個中醫藥診斷及臨床之精髓。



  本書作者南京中醫藥大學李海濤教授等二十七位作者群,將此巨著以通俗之白話文,配合簡明易懂之彩色圖解形式,刪除原書艱澀難懂及目前少用之處方及藥物,全書內容除介紹中醫藥基本常識外,依中醫疾病科別分類介紹,並附上藥方中具代表性之藥用植物彩圖、藥材形態特徵、功效說明、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產地、產期等,每章節後並收錄該科常用中藥材圖譜,提供更完整的參考比對資料,使讀者能以較簡易之方式應用《千金方》及購買正確藥材,以達到保健養生之目的。



  閱覽過本書初稿,內容圖文並茂,全書以彩色印刷,不僅適用於中醫藥專家臨床參考,更適合一般民眾養生保健之參考,值得廣為推薦,本人感佩作者群對本書提供中醫藥豐富之經驗,也感謝人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輯團隊之美編,使本書更加出色,便於閱讀,成書即將問世,樂為本書題序推薦。




張永勳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研究所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顧問

香港中藥材標準科學委員會委員



主編序



中國藥草醫學的經典之作




  泱泱大中華,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醫藥」這一璀璨的明珠,她經歷了數不勝數的醫學實踐,凝聚了前人的集體智慧,飽含了無數血與汗的代價,是我們引以為榮的文化遺產和民族瑰寶。



  古代醫學典籍浩瀚如夜空裡滿天的繁星,其中不少著作都記載了中國醫藥學精湛的醫學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千金方》就是其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古書經眼錄》中說:「醫家之書,不為不多,獨獨真人《千金方》,決不可缺。」《千金方》是由唐代著名大醫學家——「藥王」孫思邈集數十年精力編寫的經典之作,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



  《千金方》廣輯前代各家方書及民間驗方,敘述婦、兒、內、外各科疾病的診斷、預防與主治方藥,以及食物營養、針灸等養生療疾內容。全書按照臟腑、寒熱、虛實分類,分為醫學總論、婦人方、少小嬰孺、七竅、諸風、腳氣、傷寒、臟腑、癰疽、解毒、備急諸方以及食治、平脈、針灸等法,總共230余門,合方論5300余首。所列方劑,有一病而立數方,或一方治數病,較系統地總結和反映了自《黃帝內經》以後、唐代初期以前的醫學成就,是一部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百科全書和大型醫學史籍,也是一部科學價值頗高的醫學著作。該書已流傳1300余年,經久不衰,書中所用方藥、養生、食療等方至今仍被臨床擷取選用,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



  為了讓「藥王」的這部醫學巨著完美呈現在讀者面前,並能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我們以謙遜而尊重的態度對大師的原著進行了一系列解讀。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儘量地保持了原著的風貌,同時,也秉承「刪繁就簡、適應現代」的原則,分別對各科疾病的醫治方法和養生原則進行了介紹,並輔以明了易懂的圖解表現形式,儘可能地對這部巨著做了相應調整。將其內容過於宏大的體系進行了整合,刪去配藥冗長繁多的方子,只留下簡單易行、便於購買采集的方劑。另外,儘可能展示了市面上常見的中草藥成品圖,使讀者能更為直觀地識別草藥,從而使古籍《千金方》延續,成為現代實用版的醫學巨作。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書中所提到的一些有毒藥材,如硫黃、烏頭等,希望讀者朋友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引起身體不適。原著中還有一些明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觀點,如240頁「房事與生兒育女」、51頁表格中「欲生女,拔弄珠璣;欲生男,操持弓箭」等。出於尊重原著的精神;並使廣大讀者更為清醒、全面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本書予以保留。望您在閱讀本書時,能積極思考,仔細分辨。




李海濤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藥理學會藥學監護委員會副秘書長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審評專家










新書推薦-「中草藥傳世妙方」書評

 

新書推薦-「中草藥傳世妙方」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全解中藥治病根基,

打造東方人養生的第一健康方案!



  ★87種最常見本草+500幅全彩中藥圖

  ★200多道傳世經典附方,用「老方子」治好疾病

  ★妙用中草藥,實用到位不生病,識藥、用藥不求人



本書特色



簡明超圖解,學用超容易



  ○名院名醫,權威解讀



  國家級保健專家陳飛松領銜中國26位名院名醫打造,以理論知識、科學依據、實踐經驗為準繩,編著出讓初學者也能輕鬆閱讀的圖文寶典。

 

  ○超清圖解,細緻入微



  87種常見本草高解析度圖解,500張中藥實物圖片,200道傳世經典附方,以圖解讀中華第一藥典!用圖片取代文字做說明,打破傳統中醫養生書籍的模式。



  ○本草精華,一本濃縮



  選題最經典,極具珍藏價值,教你一次讀懂、用透《本草綱目》。全覽本草外貌,掌握中藥應用,快速學會對症下藥,每次翻閱,必有所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編著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邀請了中國各地知名醫院的醫生、學者共同參與含章系列生活圖書的編輯審訂工作,其中包括尚雲青、陳飛松、李海濤等著名醫生。

  尚雲青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雲南中醫學院中藥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陳飛松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會長、教授。

  李海濤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陳飛松/主編



  ●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會長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考試委員會副秘書長、教授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

  ●北京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抗癌協會理事



李海濤/主編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學實驗中心主任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藥理學會藥學監護委員會副秘書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目錄




第一章 從零開始——了解中醫藥第一步

正本清源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氣味陰陽中藥的基本屬性

君臣佐使中藥方劑的配伍

相生相剋中藥使用禁忌

眼鼻手口中藥鑑別四法

嚴格的講究煎煮中藥小常識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一)



第二章 補益正氣,增強體質

人蔘能治一切虛證的「百草之王」

黃芪益血補氣的補藥之長

地黃生精填髓的皇封貢品

淫羊藿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黃精補氣養陰,健脾潤肺

枸杞全身是寶,藥食兩用

甘草十方九草,調和諸藥

棗藥食同源,補脾養胃

當歸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龍眼健腦益智,抗老防衰

芍藥散淤活血,通經利尿

肉蓯蓉有「沙漠人蔘」之稱的補腎壯陽藥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巴戟天補腎助陽,祛風除濕

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二)



第三章 潤腸通便,消化食積

山楂強心降壓,調節血脂

大黃清熱瀉火,祛淤解毒

芫花祛咳止痰,瀉水逐飲

牽牛子瀉水通便,消痰滌飲

郁李潤腸緩下,利尿消腫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三)



第四章 化痰消痰,止咳平喘

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旋覆花降氣消痰,行水止嘔

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

白前瀉肺降氣,下痰止嗽

天南星祛風止痙,化痰散結

馬兜鈴清肺降氣,止咳平喘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四)



第五章 止血涼血,通利血脈

桃補中益氣,養陰生津

延胡索活血利氣,止痛通絡

益母草活血調經,清肝明目

丹蔘活血通絡,止煩益氣

川芎瀉肺降氣,下痰止嗽

地榆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槐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艾理氣逐濕,止血安胎

王不留行活血通經,下乳消腫

骨碎補補腎強骨,續傷止痛

紅花活血潤燥,止痛散腫

薑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五)



第六章 固澀防脫,驅殺頑蟲

金櫻子利尿補腎,解毒消腫

石榴清咽止瀉,驅蟲理毒

肉豆蔻調中下氣,消食止瀉

蛇床瀉肺降氣,下痰止嗽

五味子益氣治咳,強陰益精

蓮藕補中養神,養顏輕身

檳榔驅蟲消積,下氣行水

梅止渴調中,祛痰止吐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六)



第七章 祛風散寒,除濕防痹

獨活疏風解毒,活血祛淤

木瓜消食驅蟲,清熱祛風

秦艽祛風清濕,除熱止痹

豆蔻溫中燥濕,行氣健脾

蒼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薏苡健脾利濕,清熱排膿

車前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澤瀉利水滲濕,補脾養胃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七)



第八章 清除邪熱,養陰瀉火

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栝樓消渴除煩,補虛安中

夏枯草清火明目,散結消腫

決明清肝明目,降壓潤腸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白頭翁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青蒿清熱解暑,除蒸截瘧

紫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

玄蔘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馬蘭清熱解毒,利濕消食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八)



第九章 溫里祛寒,理氣安神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

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

桂溫通經脈,解表發汗

蘭草生血調氣,通利水道

莎草除胸中熱,濡潤肌膚

菖蒲祛風除濕,開竅明目

丁香辟惡祛邪,溫里暖胃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九)



第十章 疏解肌表,解除表證

薄荷活血利氣,止痛通絡

桑清肺熱,祛風濕,補肝腎

菊花清熱明目,疏風解毒

麻黃發表出汗,疏通腠理

防風解表祛風,勝濕止痙

柴胡疏肝理郁,解熱透邪

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香薷發汗解表,和中利濕

蒼耳清熱解毒,祛風殺蟲

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

牛蒡治風濕癮疹,利腰膝之氣

葛解肌發表,止痛解毒

Column本草植物手繪圖鑑(十)



附錄《本草綱目》中的動物藥

古今醫學常用度量衡對照表










 




推薦序



引人入勝的中草藥妙用




  《本草綱目》為明朝李時珍於萬曆六年(1578年)所完成,為我國近代歷史中藥最代表之著作,其藥物之分類系統分為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等三大類,各項分類中又細分成水、火、土、金石、草、穀、菜、果、木等16部60類,為各國醫家所推崇,目前已有拉丁文、義大利文、日文、韓文、法文、德文、英文及俄文等多國語文譯本,唯其藥物分類之專業使學習中藥者及一般民眾不易了解及親近。



  本書作者中國中醫科學院陳飛松研究員等二十七位作者群,將此巨著,除第一章介紹中醫藥基本認知外,選擇本草綱目中,最為常用之87種中藥,依中藥功效分為九大章節,重新排版,以圖解中藥為原則,搭配各藥材之基本知識、藥用植物彩圖、藥材形態特徵、功效說明、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產地、產期、成品選鑑等,並提供常用之附方,每章節後又附有多幅中藥之原植物繪圖,使讀者不需具備專業背景,即可輕鬆依據藥物療效查詢所對應藥材,使用正確之藥材。



  審閱初稿,全書以彩色印刷,圖文並茂,不僅可當作初學中藥者之入門書籍,更適合推廣於一般民眾對正確用藥之參考,值得廣為推薦,本人感佩作者群提供中醫藥豐富之經驗,也感謝編輯團隊之美編,使本書更加出色,便於閱讀,成書即將問世,樂為本書題序推薦。



中國醫藥大學 張永勳 教授



作者自序



全民養生第一藥典




  相信很多中醫愛好者對《本草綱目》這部著作都有一定了解,很多讀者可能還收藏了各種版本的《本草綱目》。在日常保健的時候,有的讀者喜歡翻開書,查查哪種藥能預防「上火」哪種藥能增強抵抗力;還有一些讀者喜歡去醫院看病回來後,會對著處方,翻開書本,看看醫生為自己開的藥到底具有什麼功效,這就是所謂的久病成醫吧。



  有這些習慣的讀者不難發現,如果你知道的中藥常識不多,查找某一味藥的時候,有可能需要多點時間才能找到。因為《本草綱目》原著的分類方法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普通讀者查找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就給閱讀帶來了一定的障礙。《本草綱目》這部藥學經典著作,在普通讀者群中的傳播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本書就在保持原著風貌的基礎上,取其精華,運用現代讀者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對原著進行調整、完善,實現化繁為簡的目的。本書將各類藥物原有的分類打亂,重新按照藥物的功效分類,分類介紹「補益正氣,增強體質」、「潤腸通便,消化食積」、「潤腸通便,消化食積」、「化痰消痰,止咳平喘」、「止血涼血,通利血脈」、「固澀防脫,驅殺頑蟲」、「祛風散寒,除濕防痹」、「清除邪熱,養陰瀉火」、「溫里祛寒,理氣安神」、「疏解肌表,解除表證」這幾大類功效的代表性藥物,所選用的藥草,也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在日常保健時,讀者就可以輕鬆閱讀,根據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按章查找適合自己的藥物;如果是想治療一些疾病,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相應的藥草配方。



  另外,本書涉及的每一味藥,都全面地介紹了各個藥用部位的形狀、性味、功效,並且配上精美的彩色插圖,一目了然。圖下還有針對性的附方,其中有一些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古方,非常實用。



  喜歡收藏《本草綱目》的讀者們,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而中醫藥愛好者、初學者,更不應該放棄這本書。實用的內容、精美的插圖、輕快的版式、緊湊的編排,這將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本草綱目》。



  健康的身體不僅是個人的,更是整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誠摯地向您推薦這本書,相信它一定能幫助您和您的家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靈,一起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新書推薦-「中醫學史」書評

 

新書推薦-「中醫學史」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醫學的發展與歷史更迭關係密切。事實上,在醫學演進的過程中,曾經出現與發生過的人物、事件、思想、理論、及經驗,本身就已經架構起一部精彩的歷史。醫經醫史是古典中醫學的兩大核心,也是中醫學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奠基石;習醫者若在研習醫學理論與技術之外,還能瞭解與其相連結的歷史,則能擴大視野邊界與思維深度,從中吸取經驗、並得到啟發。這不僅是對醫學專業的認同、也是對自我學習的提升、更是對臨床病患的負責。英國歷史學家科林伍德(R. G. Collingwood)曾說:「歷史的知識是關於心靈在過去曾經做過什麼事的知識,同時它也是在重做這件事,過去的永存性就活動在現在之中。」這是編寫本書的初心。



  作者林昭庚教授長期關注中醫學歷史之研究發展,曾編著不少中醫學史書籍。有鑑於多數中醫學史作品若非過簡略、就是論述內容太過繁雜,因此本書以林教授於西元兩千年參與主編之《中國醫學通史》為基礎,重新修整改寫,並參閱重要書目15種、現代中醫學相關期刊117篇;詳細耙梳後,以較為濃縮但又不失詳細之方式編寫而成。全書共有十章,依歷史年代順序排列,每章皆以「時代背景」、「醫藥史簡況」、「醫藥學著作」及「醫藥學家傳記」為分野,分別論述相關歷史內容,勉力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對中醫學發展的歷程與架構有一初步但整體的認識。書中並加入近百張的相關圖片與照片,提供讀者參考,其中不少是取材自現存於臺灣的文物,彌足珍貴。



  本書適用於大學相關科系做為中醫學史課程教材,亦足以提供作為相關學術研究延伸閱讀之參考原點,並適合對中醫學發展有興趣及喜好之人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