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藝術欣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藝術欣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新書推薦-「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附光碟]」書評

 

新書推薦-「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附光碟]」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油畫、複合媒材、影像輸出、影像裝置、攝影、多媒體藝術。


新書推薦-「童年遊戲場: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展覽遊戲書[附光碟]」書評

 

新書推薦-「童年遊戲場: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展覽遊戲書[附光碟]」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都市的孩子很幸福,雖然物質不虞匱乏,但生活在都市叢林裡,面對日新月異的現成玩具、極具聲光與感官刺激的科技產品,以及受限與過度保護的遊戲空間,缺乏了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也缺少具挑戰與冒險性的遊戲場域。相反的,生活於大自然的原住民,在部落成長的童年,可能從小需跟隨著父母親學習耕作、狩獵、魚撈或織布,雖然沒有太多的現成玩具,但卻可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素材製作各種玩具。這不僅是許多原住民藝術家童年的美好回憶也是難忘的成長經驗,更是原住民集結山林智慧、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體能訓練、娛樂休閒、藝術工藝等文化內涵的綜合展現。 自1990年開始,臺灣的原住民藝術已逐漸跳脫以日常實用、裝飾為主的生活工藝,而轉向純粹提供審美經驗的藝術創作,藝術家在創作的議題、使用的媒材及表現的手法上,更是豐富而多元。 「玩」、「遊戲」是許多孩子的童年記憶,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快樂的時光。本展以「做中學」、「玩中學」的概念呈現原住民當代藝術教育,透過「南島國度」、「遊藝森林」、「編織彩虹」、「繪本故事」及「動畫電影院」等展示單元,邀請阿美Amis (邦查)、排灣Paiwan、魯凱Rukai、泰雅Atayal、賽德克Sediq及卑南Puyuma等不同族群藝術家結合各式媒材創作,展現原住民藝術家自身的族群文化、童年經驗、山林記憶與創意想像,同時,透過互動教育的展示,提供孩子用不同的角度體驗,並感受原住民當代藝術的豐富樣貌。


新書推薦-「蟲聲幻影數位藝術互動特展[精裝]」書評

 

新書推薦-「蟲聲幻影數位藝術互動特展[精裝]」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蟲聲幻影」是科教館首次結合藝術、科技、教育、數位仿生等跨領域議題之特展,引導觀眾反思數位科技與自然生態之關係,富有高科技的數位影音魅力及科學教育性。此展需克服空間裝置與動線;電腦與高科技介面的配置;專業之視覺設計與教育文宣導覽;互動相關設備之穩定性,以及長達兩個月展期之安全維護等問題。感謝科教館館長、主任及專業的團隊、協同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們共同的努力,也感謝所有支持與贊助的單位。期待以互動數位藝術結合科學教育後所共創的火花,能激盪出觀眾對於自然生態與虛擬科技之深刻省思。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新書推薦-「蔣勳破解藝術名家(精裝本套書)」書評

 

新書推薦-「蔣勳破解藝術名家(精裝本套書)」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蔣勳破解藝術名家(精裝本套書)共六冊,分別為:

  《破解達文西》、《破解米開朗基羅》、《破解莫內》、《破解梵谷》、《破解高更》、《破解竇加》



  蔣勳破解藝術名家

  精裝版‧經典珍藏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

  梵谷‧高更‧莫內‧竇加


  跟隨蔣勳走進美學探索之路

  洞悉藝術史上最真實的理性與感性

  呈現最精彩的藝術觀點及經典畫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勳 Chiang Hsun




  蔣勳,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七年。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東吳大學通識講座《當東方美學遇上西方美》教授。現專事寫作繪畫、藝術美學研究推廣。舉辦個展、聯展二十餘場,著作有詩集、散文、小說、藝術史、美學專論、畫冊、有聲書等數十種,作品屢次獲獎。近年在美學教育推廣方面,更推向兩岸四地,散播無數美學種子,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學的感動。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新書推薦-「藝術的法則:101張圖了解繪畫、探究創作,學習大師的好作品」書評

 

新書推薦-「藝術的法則:101張圖了解繪畫、探究創作,學習大師的好作品」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這本書,濃縮精簡所有藝術的過程。



好的藝術,怎麼看?

好的作品,如何賞析?

什麼是好的繪畫?創作?

學習大師的好作品!

最簡單深刻的話語,呈現最精采的精神,

藝術、設計界一致推薦!



  ◎從藝術看生活的一切事物,啟蒙所有人對藝術美感的認識

  ◎從大師的作品帶你如何看,揭露101個藝術的黃金法則

  ◎以最淺顯的文字、圖,表現基礎的概念,勾起最深刻的啟發

  ◎榮獲國內外藝術、設計業界學者一致好評



  追求藝術所學到的經驗幾乎就如同我們生活中所經歷的;藝術和生活密不可分,藝術正是我們對自己生活的描述。因此,這本書的讀者是那些喜歡、關心藝術,以及認為藝術能豐富人生的人。



  這本精彩的書以簡潔的方式提供了關於藝術近乎意義深遠的觀點。推薦給所有創作藝術或熱愛藝術的人。有些內容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深刻的見解,有些內容則能廣泛地適用於任何一種與創意有關的創作。



  同時身為藝術家和老師的作者基特‧懷特提出和闡釋了在藝術學校應該要學的事,並在對技法的建議及具人文思考的引導中取得良好的平衡。這101則格言(or準則)、深刻的思考及論證不僅能提供修習藝術的學生一個想法、觀點的工具箱,也能給藝術家一些引導思考的原則。



  而與101則簡潔的文字互相搭配的是和文字內容同樣意味深長、由作者所繪的插圖。



  這些圖像通常是依據過去和當代的藝術作品所繪製而成,提供與文字相輔相成的視覺連結。舉例來說,「藝術可以是任何事物」配合的插圖是杜象有名的小便池之作〈噴泉〉,另一則關於明暗對比法的論述則是搭配一幅題為「卡拉瓦喬之後」的圖畫;一則有關時間及媒體的觀點使用珍妮‧霍爾澤投影作品其中一景的描繪;而與如何面對批評的論點搭配、欲引起共鳴的圖像則是根據皮耶羅‧德拉‧法蘭西斯卡所繪之被箭刺穿的聖賽巴斯汀像作為插圖。



  親近藝術、瞭解藝術,生活的一切都是藝術。這是一本使人了解藝術是一種對於我們所在世界的描述,以及如何運用藝術作為想法傳達媒介的指南。



  【學會素描】

  素描並不只是表現和捕捉形體相似的工具,它是一種語言,有著自己的句法、語法和重要性。學習素描就是學習去觀看,就這樣的意義來說,所有藝術活動就如同素描。不管形式為何,素描會將感知和想法轉化成圖像,教導我們學習如何用眼睛去思考。



  【花一個小時創作,就要花一個小時來觀察和思考】

  好的作品會慢慢地展現自己。不要在還未花一段時間觀察作品前,就去評斷作品全面的影響。在觀察或是創作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將自己抽離原本的環境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再次回來後,看到作品的當下反應是很重要的。好的作品不管是第一次看或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看,所帶來的影響都會令人有充實的反映。倘若一個作品無法在兩種觀看時刻都讓人有充分的感受,那就持續努力嘗試,直到作品在兩種情況下都能讓你滿意為止。



  【藝術創作是一種探索的行為】

  若你只專注於處理和探討你已知的領域,那你可能沒有做好身為創作者的本分。當你有了新發現,或使自己感到驚奇時,你才真正處於探索及發現的過程中。



名人推薦



  Vita Yang 插畫家

  吳東龍  東喜設計總監

  席時斌  當代藝術家

  許尹齡  藝術創作者



  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尋找那第102條屬於自己的藝術法則,再次回到開始創作的起點並意識到面對的不再是一幅幅空白的畫布,而是那累積著量變終會質變的信念,讓我再次瘋狂愛上這樣的藝術過程。



  「這本長寬皆只有六英吋的小書,極為出色地談論了藝術家和設計師在創作生涯的各個階段都應該要謹記在心的觀點與想法。」—Interior Design— (《室內設計雜誌》)



  「基特‧懷特的《藝術的法則》令人驚喜。任何一個曾經去過美術館、創作過作品或是讀過藝術相關的人,都能從這本小書裡學到一些東西。」 —Beth Williamson, Cassone"— (貝絲‧威廉森,《Cassone線上雜誌》)



  「對那些熱情地想要成為視覺藝術家的人,或是你愛的人想要成為視覺藝術家,不論你想要鼓舞他或者想要使他困惑,都沒有比這本書更好、更有力的指南了!」—Kurt Anderson, Studio 360 Blog— (柯特‧安德森,Studio 360 Blog)



  「每個人都在追求有用的智慧,對吧?這本製作精美、具思想性且清晰易懂的啟蒙書,對任何年輕(或年長)、欲成為創作藝術者是再適合不過的書!」—Kurt Andersen, novelist (Heyday,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public radio host (Studio 360)"—(柯特‧安德森, 小說家 (Heyday, Turn of the Century) 及廣播節目主持人 (Studio 360))



  「基特‧懷特寫的這本書是一不折不扣的『指南』,藝術創作的所有過程都濃縮精簡在這本大小適中,能讓胸懷抱負的藝術家掌握在手的101則格言(or準則)裡。」—Wendy Steiner , author of The Real Real Thing: The Model in the Mirror of Art"—(溫蒂‧史黛娜 , The Real Real Thing: The Model in the Mirror of Art的作者)



  「不知道為什麼,規則的存在普遍被認為是對創造力發展的限制。有著豐富涵養又機智的作者基特‧懷特,破除了這個被廣為接受的想法,而在書中,他也論述了許多被普遍認定卻非如此的其他觀點。如果寫作最基本的原則是『用呈現的,而不是用直接描述的 (or用演的,不要用說的)!』,那麼本書作者正是這麼做的──他在這本精闢的書裡,以例子及豐富的內容展示了藝術創作究竟是什麼。」—Polly Apfelbaum, artist"— (波莉‧愛菲包姆,藝術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基特‧懷特 Kit White




  他是畫家、評論家,同時也是一名老師,目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普拉特藝術學院教授MFA的學程。成長於西維吉尼亞州,之後進入哈佛大學修讀美術。三十多年來,懷特以紐約為根據地,持續地從事藝術創作。1977年,懷特在紐約的Parsons Dreyfuss Gallery舉辦了首次個展,之後在紐約以及其他地方也一直有作品的展出。他於1979年時獲得「路易.康福.蒂芙尼基金會獎(繪畫類)」(Louis Comfort Tiffany Foundation Award),也曾入圍國家藝術獎;他曾擔任美國文理科學院駐羅馬的訪問藝術家,也是義大利溫貝爾蒂德(Umbertide)的Civtella Ranieri基金會的客座講者。懷特的作品被古根漢美術館、詹森美術館、杭亭頓美術館等許多美術館及國家單位收藏。 他所撰寫的文章可見於Art News、Review Magazine等出版物。懷特與作家安卓亞‧巴奈特結婚,目前定居紐約。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新書推薦-「玩古琉坊-許金烺50年玻璃工藝回顧展」書評

 

新書推薦-「玩古琉坊-許金烺50年玻璃工藝回顧展」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許金烺老師展出60餘件作品,以「玻璃火熔細工」為基礎結合鑄造、細工吹製、坩鍋吹製、琉璃珠、電爐..等,多玻璃技法組合,其他金工、鋁線、中國結..等不同媒材的運用,使作品呈現另類風味,在不同階段有不同思維,因此發展出多元的獨特創作風格。未來希望將玻璃工藝生活化、使玻璃工藝作品能融入生活、那麼玻璃工藝的發展一定會有更寬廣的揮灑空間。


新書推薦-「琉‧戀‧自然-楊禮誠&王淑梅夫妻聯展」書評

 

新書推薦-「琉‧戀‧自然-楊禮誠&王淑梅夫妻聯展」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多元媒材與技法的融合與運用,是作者多年來創作的主軸~玻璃工藝以外,雕塑、繪畫、金工、木作、陶藝、染織、漆藝、纏花…以紮實的美術訓練為基礎,長年下來積累鑽研了多項工藝技藝,讓我們在創作時能適切地融合運用,也讓作品內涵更豐富、更多變!而為了讓作品更具一致性及整體性,所有的作品從材質運用到作品基座、外框、配件及後製等均不假他人之手。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新書推薦-「談美」書評

 

新書推薦-「談美」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談美》是朱光潛為青年寫的一本美學入門書。本書採用書信體的形式,從要求人生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發,順著美感態度的特性、藝術與人生的距離、美感經驗與移情的關係、美感與快感、自然美與藝術美等問題次第展開,文字明白曉暢,充滿真知灼見,指引讀者一條認識美學的簡捷不繞彎道路,自問世以來深受好評,被視為學術性與普及性兼備的經典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9.19〜1986.3.6)




  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安徽省桐城縣人,北京大學教授。視野開闊,對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詣。在他的700萬字的論著和譯著中,對中國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對西方美學思想作了介紹和評論,融貫中西,創造了自己的美學理論,在我國美學教學和研究領域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在我國文學史和美學發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近代的一代美學宗師,並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作者自序



  如今談美,似乎不大及時!在這危急存亡的年頭,誰還有心肝來「談風月」!我卻並不是不知趣,我之所以現在要談美,正因為時機實在是太緊迫了。



  我是一個舊時代的人,流落在這紛紜擾攘的新時代裡面,雖然也出過一番力來領略新時代的思想和情趣,仍然不免抱有許多舊時代的信仰。



  我堅信中國社會鬧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問題,大半是由於人心太壞。我堅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並非幾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從「怡情養性」做起,一定要於飽食暖衣高官厚祿等等之外,別有較高尚較純潔的企求。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業。現世只是一個密密無縫的利害網,一般人不能跳脫這個圈套,所以轉來轉去,仍是被「利害」兩個大字繫住。在利害關係方面,人己最不容易調協,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詐凌虐劫奪種種罪孽都種根於此。



  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係而獨立。在創造或是欣賞藝術時,人都是從有利害關係的實用世界搬家到絕無利害關係的理想世界裡去。



  藝術的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我以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傲的學問事業當做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於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偉大的事業都出於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人心之壞,是由於「未能免俗」。什麼叫做「俗」?這無非是像蛆鑽糞似的求溫飽,不能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作為高尚純潔的企求。總之,「俗」無非是一種缺乏美感的修養。



  在這小冊裡,我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這事本來關係各人的性分,不易以言語曉喻,我自己也還是一個「未能免俗」的人,但是我時常領略到能免俗的趣味,這大半是在玩味一首詩、一幅畫或是一片自然風景的時候。我能領略到這種趣味,自信頗得力於美學的研究。在這小冊裡我就想把這一點心得介紹給你。假若你看過之後,看到一首詩一幅畫或是一片自然風景的時候,比較從前感覺到較濃厚的趣味,懂得像什麼樣的經驗才是美感的,然後再以美感的態度推及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願就算達到了。









新書推薦-「cacao 可口:utopia烏托邦」書評

 

新書推薦-「cacao 可口:utopia烏托邦」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我們蹣跚步履,終於走到了這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之所在。回頭看,這一路是多麼漫長,這一路,有人背棄了初衷賣了靈魂,有人頂不住路難回頭離開,有人傻子般低頭走著,不管頭上的汗水臉上的淚,只是走著,然後到了這片彷彿若有光的地方。



  很美啊!我說。我們這群天真的左派、無知的詩人與沒有實力的革命家,終於可以煮酒烹食高歌狂舞,我說。那等到酒盡餚殘之後,是不是該把我們這一路的故事說一說?那些遇見的人、聽見的歌、凝望的風景;那些喝過的酒、 嚥下的淚、摔碎的夢想,我想將它們好好地記下來,鑄成文字傳予沒能親歷此地的友人聽,關於烏托邦的故事。



  然後呢?然後我們要去另一個地方。



  一個更遼闊的世界。



  馬可波羅說:「生靈的烏托邦,不是一個即將來臨的地方;如果真有一個烏托邦,它已經在這兒存在了,那是我們每天生活期間的烏托邦,是我們聚在一起而形成的烏托邦。有兩種方法可以逃離,不再受苦痛折磨。對大多數而言,第一種方法比較容易:接受烏托邦,成為它的一部份,直到你再也看不到它。第二種方法比較危險,而且需要時時戒慎憂慮:在烏托邦裡頭,尋找並學習辨認什麼人,以及什麼東西不是烏托邦,然後,讓它們繼續存活,給它們空間。」



本書特色     



  中英對照。

  台灣、中國、香港、瑞典國際發行。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馬克斯、sinsin




  這是一本關於夢想與挫敗、絕望與勇氣的革命通訊。每一期介紹一個主題城市、國際創意人,與台灣具有美學思維的人共同討論文化、知識以及趨勢的紮實讀本。








 

目錄




004 Editor’s Notes

006 Contributors



■Culture

008 Invisible Utopia:Le Utopie Invisibili

看不見的烏托邦

-    難攻博士烏托邦導論



012 Migration Is The Only Way Home

流浪是回家唯一的路

-    鐘適芳談流浪之歌音樂節



016

Is “Eternity” Just a Dream?

「永恆」只是一場夢境?

-    林麗珍和無垢舞蹈劇場



020

Throw Away All Unclear Necessities

丟掉所有不清楚的必要性

-    專訪《冰毒》導演趙德胤



024 You need to make a gesture, and then be a statue

你需要做一個姿態,然後不動,變成一座雕像

-    蘇匯宇:《鯨魚集體自殺》錄像



028 Re-awakening the Mutability of Human Affairs

重新醒覺的人世滄桑

-    何孟娟:紐約藝術舊公寓Westbeth Artist House



032 Native State of Mind under the Steel

鋼鐵下的本土情懷

-    瑪莎:離線咖啡



036 When Procelain Artis No Longer Just Tender Lotus with Dew….

當瓷藝不再只是嫩荷涵露

- 王俠軍:八方新氣



■Alchemist

042 Free Doctrine - London Landscape

游離主義-鳥居深藏的倫敦風景

-    Milo Ayden:超現實烏托邦建築



048 Real Trajectory behind Old Clothes

舊衣背後的真實軌跡

-    Guerre de la Paz:二手舊衣創作



052 Trick or Treat

不給糖就搗蛋

-    Tanya Schultz :糖果裝置藝術



056 Imperfect Proportion - Extraordinary Beauty

不完美比例-平凡的美麗

-    Nickolay Lamm:真實比例芭比



060 Tender Nostalgia

溫柔鄉愁

- 攝影師Julien Mauve系列作品:《What’s left of Utopia》



■cacao Actions

065 Utopia

可口跨界創作展

-    可口與Tartoo 烏托邦T-shirt創意合作



066 郭奕臣-Home-Less is more

067 阿閃-Roar 吼叫吧!

068 陳建維-Horse 馬

069 許旆誠-I thought myself arrived at a far place 我以為我自己到了很遠的地方

070 徐世賢-To 3th March/The colorful houses 給參月參拾日/繽紛的房子們

071 野村祐-The rice is cooked 生米已經煮成飯

072 Kellykiwi-Unbounded 無界

073 Eve.Lin-Utopia

074 郭乃妤-Touch 觸摸

075 藍白拖-On the trip 旅途上

076 吳東龍-Utopia 心中的 Utopia

077 黃國珍-What OS in your mind?

078 徐德寰-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非到海極居住

079 王俊隆、何忠堂-Love, Peace, Utopia

080 何柏蒼-鬆、脫、散、漫 Creative Life



082 住在洞穴裡的人 thecaveworkshop

-  陳堅持:回收家具的再創造



■Trend

086 photographer / Veiling/Unveiling

吾隱/無隱

-    趙傳安融合紀實與藝術創作的女體攝影



092 Performing Art / Every Heart Lives A Utopia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位烏托邦

-    周書毅的烏托邦舞蹈獨白



094 Destination/Half-day Scene, an Unexpected Event

半日光景,一場意外。

-    223與蒙古巨型恐龍雕塑幻境的偶然相遇



098 Style/ The City Born for Destruction-Nevada, US, Burning Man Festival

為毀滅而生的城市-美國內華達州燃燒人(Burning Man Festival)



102 Book /下北沢世代

-    Mineral Museum:礦石博物館

-    Summer vacation:台灣社運與獨立樂團攝影集



104 Music / White Rabbit Records 小白兔唱片

-    GoGo Penguin《All about Jazz》



106 Publishing /字花選書

-  雪中藍狐:思安《藍狐狸》Sijon”Blue Fox”



■People

108 The less planning there is the more personal the creation will be

越少規畫越有創意

- 瑞典Hart Arp Lap音樂實驗室總監Julijana Nemeti談裝置藝術音樂



■cacao Life

113 Life is everywhere

生活在他方- 國際不同烏托邦聚落



114 Holland

隨心所欲的生活工廠



118 Taiwan

美術與勞動的手做組合-美勞社



120 America

社區貨幣與等價交換的糧食制度- Food Indy Co-op



122 Japan

心與糧食都富足的農場-木之花家族



124 Hong Kong

城市養蜂人-HK Honey



126 Taiwan

老屋改建的都市後花園- 范特喜










新書推薦-「墨趣清供:容天圻逝世二十週年紀念展」書評

 

新書推薦-「墨趣清供:容天圻逝世二十週年紀念展」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容天圻(1936-1994)號琴禪,廣東省中山縣人,他七歲開始學畫,青年時期拜於吳昌碩等大師門下專研山水,奠定其堅實的水墨畫基礎。容天圻工書善畫,精古琴,其指畫創作更是一絕,藉由手指代替畫筆的方式,巧妙融入古琴的彈奏技巧,創造出許多瀟灑流動、饒富趣味的水墨指畫小品。適逢容天圻先生逝世二十週年之際,本館特將其未曾曝光之小品冊頁加以整理呈現,同時囊括他著名的山水、花鳥及人物等畫作,豐富而完整地展露水墨之清雅情趣,也呈現高雄當代文人畫壇一抹特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