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新書推薦-「不和媽媽說再見」書評

 

新書推薦-「不和媽媽說再見」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一個愛笑的六歲女孩──湉湉,

因媽媽不堪忍受抑鬱症的痛苦自殺身亡後,生活起了巨大的變化,

湉湉該如何重新找到生命與愛的價值?



  湉湉是一個長相甜美的六歲小女孩,她像許多孩子無憂無慮的成長,突然有一天,媽媽因不堪忍受抑鬱症的痛苦自殺身亡……湉湉一家該如何面對災難?他們能浴火重生嗎?答案就在字裏行間尋找。閱讀湉湉的故事,也許能讓我們直面現實生活,從而更深入地感悟生命真諦,放下那些本來就無須我們承受的重負。



  心理疾病正成為現代社會的頭號殺手,當家庭因此遭遇變故時,教導孩子如何打開另一扇窗,學會面對「死別」的勇氣,學習自我成長,讓孩子從中獲得力量,體悟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珍貴。



本書特色



  《不和媽媽說再見》是一部文學作品,它通過流暢優美的語言、純淨感人的故事巧妙涉及心理健康主題,可讀性、指導性兼備,適合十至十六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進行親子閱讀。小說中的很多話題可以進一步拓展延伸,比如家庭遭遇變故後的應對,對生命和死亡的認識和理解,情緒和情感的認識和管理,情感溝通和交流的方式,藝術與人格健全的關係等等,這些都適合在親子閱讀中深入探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趙銳




  1971年3月生於江蘇淮陰,199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文獻專業,現供職於南京報業傳媒集團。發表文學作品上百萬字,著有散文集《看夢》、《單身母親手記》、《耳邊風》、《母親手記》(繁體版),人物傳記《吳健雄》、《祭壇上的聖女:林昭傳》(繁體版),長篇小說《罪》(繁體版) 等,新作《不和媽媽說再見》系南京市文聯簽約作品。郵箱:20021219bangbang@sina.com。



 

目錄




1、愛笑的湉湉

2、抑鬱的媽媽

3、出事了

4、不得不

5、新學期

6、想媽媽

7、爸爸在變

8、泡泡破了

9、自我封閉

10、療傷計畫

11、外婆的禮物

12、不說再見

後記/尊重生命,學會愛






 




後記



尊重生命,學會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二○○五年五月的一天,我的大學同學春蕾忽然跳樓自殺,留下自己和父母兩個破碎的家庭。可憐她當時年僅三十五歲,膝下有一個六歲的女兒,正上幼稚園大班。我與春蕾既是同鄉、同窗,後來又是一個報社的同事,命運讓我們有著極其相似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所以,平時雖然各自忙碌,鮮有閒話的機會,心裡頭卻總有惺惺相惜、感同身受的默契。



  忘不了初獲消息時的震驚:全身冰涼,手腳顫抖,眼神發直,頭腦一片空白……不管不顧,我當眾嚎啕大哭!這樣的失態對於我,是從來沒有的事。彷彿看到春蕾淒慘地臥在血泊中,我一下子就崩潰了!其實那段時間,我自己也身心俱疲,彷彿走到了世界的盡頭,不僅感受不到生之樂趣,還總被心底的怪獸誘惑著,恨不得隨時追隨牠一走了之。是春蕾救了我!她用自己的死將我從泥淖中托舉出來,我一邊用力攀爬一邊涕淚縱橫。是啊,死亡除了會給親人帶來無盡的傷痛,還能帶來什麼?沒有,什麼都沒有!只有活著才有一切!



  後來,我知道春蕾是罹患了抑鬱症。後來,我知道許許多多人都罹患了抑鬱症。後來,我開始關注抑鬱症和心理話題。我不想讓春蕾白死,我不想讓自己和許許多多人一樣,前仆後繼地成為心理疾病的殉葬品。為什麼我們的物質生活飛速地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卻飛速地空虛了?為什麼我們離成功一天天近了,離幸福卻一天天遠了?為什麼我們表面看上去既強大又光鮮,內心深處卻既脆弱又灰暗?漫漫人生路,我們若一直能從容自在地安放自己的心靈,那該多好啊!春蕾走後,我一直揪心她的女兒,沒有母親的童年會是什麼顏色?那孩子還能健康成長嗎?後來聽說他們搬家了,後來聽說他們開始了新生活……



  二○一一年七月二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學初中部的電化教室裡,坐滿了學生和家長。這一天是週六,其時中考已結束近二十天,成績也即將揭曉,還有什麼重要的課程引來這麼多學生和家長?九點鐘,伴隨著鄭智化的〈別哭我最愛的人〉,講臺大螢幕上開始播放一段視頻。一張張照片緩緩閃現,記錄了一個女孩成長的歷程。從可愛的嬰兒到青澀的幼女,再到花樣少女。然而就在女孩像鮮花般綻放的時候,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靈柩!



  八分四十四秒的視頻放完,現場噓唏不已。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課,主講人是南京一中的英語特級教師黃侃,照片中的女孩就是她的女兒遠遠。二○○九年二月八日,遠遠在荷蘭留學時因不堪強迫症的折磨選擇了自殺,她在給媽媽的遺書中說:「親愛的媽媽,我知道我沒有資格鼓勵你要堅強不要為我哭泣之類……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來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靈,而當它再一次崩塌時我又無能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尋找調整的機會,而現實的事務又被耽擱著,現實的美好被破壞著,我真的厭倦了……」



  為了不影響心愛的學生,黃侃老師將失女之痛在心裡雪藏了兩年,直到自己帶的這個班孩子初中畢業。在最後一堂生命課上,黃侃老師聲淚俱下地對家長和同學們說:「不要太糾結分數的高低,考試成績不是判斷一個學生成功與否的標準,人生還有很多很多的風景。」「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學會面對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我希望家長們請學會欣賞子女,看到他們的獨特之處,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勵,盡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遠遠的故事讓我再一次想起春蕾,想起春蕾的女兒。我很高興這孩子現在已平安長大,長成了一個妙齡少女。而我自己通過不懈努力,這些年也慢慢學會接納自己,並進一步與自己握手言歡。當我最終走出那個荒涼絕望的心靈沙漠時,我不會忘記,是春蕾救了我!用一種過於酷烈的方式!



  可是,還有許許多多人在痛苦著在掙扎著,許許多多的悲劇在或遠或近的地方發生著。



  那麼,除了懷念,除了祝福,除了嗟歎,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二○一三年,黃侃老師從女兒的保險理賠金中拿出十萬元設立了「健心獎」,專門獎勵那些從事心理工作的學校老師,感謝他們讓許多受心理疾病困擾的孩子得到康復。二○一三年,我開始寫作這部十來萬字的小長篇,不僅希望能用文字紀念春蕾,更希望能用文字幫助千千萬萬壓力重重的家庭,尤其是那些柔軟無力的孩子們。小說裡的﹁媽媽﹂既有春蕾的影子,也是我和我們「七零後」的化身,而小說裡的「湉湉」則跟現在不少大城市的孩子差不多。通過這部小說,我想說:人們啊,請你們放慢腳步等等自己的心靈吧,請你們嘗試著把自己寵愛在懷裡,讓自己的傷痛少一點,再少一點……



  心理疾病正成為現代社會的頭號殺手,我們身邊已不乏這樣那樣的慘痛案例,不僅成人世界經常出現種種狀況,甚至年幼無知的孩子也頻頻自我傷害。而與心理疾病的殺傷力相比較,我們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和重視還遠遠不夠,無知無識的現象普通存在,更不用說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了。據我所知,現在只有少數中小學開設了心理輔導課程,但這些課程往往可上可不上,學生在成長階段往往錯過了認識心理、管理情緒的學習,從而為成年後應對更複雜的社會現實埋下了隱患。



  《不和媽媽說再見》首先是一部文學作品,它通過流暢優美的語言、純淨感人的故事巧妙涉及心理健康主題,可讀性、指導性兼備,適合十至十六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進行親子閱讀。小說中的很多話題可以進一步拓展延伸,比如家庭遭遇變故後的應對,對生命和死亡的認識和理解,情緒和情感的認識和管理,情感溝通和交流的方式,藝術與人格健全的關係等等,這些都適合在親子閱讀中深入探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