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心塵微光:生命故事書」書評

 

新書推薦-「心塵微光:生命故事書」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鄭美里,新聞學士、文化人類學碩士、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曾任女書出版、中時副刊等媒體與文化出版工作;在社區大學、民間社團帶領寫作班、讀書會、成長團體逾15年;擔任萬華社大編採社指導老師獲頒台北市教育局優良教師;生命敘說樂齡課程「故事串起來的人生」獲全國社大特優課程;讀書會「書蠹俱樂部:讀書會的魅力與動力」獲台北市社大「特優」社團;企畫、主持「女書文化夜沙龍」講座,訪談多位女性創作者談創作與生命;著有《女兒圈》(1997)、合寫《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2006)、主編《遇合:外省女性書寫誌》(2008);連續四年受邀至靜宜大學所主持的教育部全國大專通識教育計畫「經典閱讀與生命書寫」跨校研討會擔任講席,分享帶領生命書寫之寫作團體的經驗;預計出版《動手寫生命故事:兼及寫作團體的帶領》(2014)



  常民書寫的時代來臨這本結集了二十多位作者的生命故事書註記了一件事實─寫作並不專屬於少數人。回首前塵,書寫使我們了悟:生命縱有艱難,終究亦釀成了甘美。那些擦不去、忘不掉、教人留戀的記憶啊,請回來!追隨著印記、痕跡和線索,讓它們在溫柔的光暈裡,慢慢顯影......二十幾位學員的生命故事,但讀起來並不喧譁,卻像是一條支流密佈的河水,每條支流有各自的起伏跌宕,待匯入生命大河時,一切顯得水平如鏡。而當人們蹲下來凝視水鏡中的倒影時,不再驚慌,不再自憐,更懂得同理,學會寬容,知道生命不是一場幻覺,值得細細回想,用心寫下。林慧君/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二十年前我注意到有一種寫作班,不以文學獎為導向,不以寫曠世名著為目的,只藉文字寫作,釋放壓抑的情緒,整理、發現、挖掘心靈深處的潛藏情結,與自己和解,與家人和解,與過去和解,與社會與這個世界和解,勇敢地告別意識的桎梏,向未來邁進。 古羅馬詩人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是的,藉由寫作,我們重新活了一次,並且在重生中,找到新而真誠的自己。再活一次,真好。果子離/作家


 

目錄




推薦序:花開花落自有時/林慧君/v

推薦序:再活一次,真好/果子離/ix

代序:繁花勝景的歧路風光/鄭美裏/xiii



【時光塵埃】

懵懂少年/錢猛雄/003

兩個饅頭/安紀芬/006

稻田裡的大煙囪/張慧民/009

小好奇/唐玉卿/013

粉紅色的腰帶/ Shalala /018

浴室,開悟處/ Shalala /020

虎姑婆的故事/夏慧琪/023

早熟/夏慧琪/026



【成長的路】

制服的記憶/錢猛雄/033

口紅盒/王淑珍/038

臺北工作史/楊洋甫/041

從爸爸與我說起/林如瑩/056

心塵微光:生命故事書生命如風/錢猛雄/065

改變我命運的人/薛芳美/076

西門町的電影街/安紀芬/080

作媒記/周蘭新/083

寫給十五歲的自己/ Road /086



【記憶家屋】

分家三件寶/林如瑩/095

助產士的家/黃麗芬/099

信義路與公圳/安紀芬/105

氣味/王淑珍/107

鹿港老家/施弘敏/109

回家的端午節/唐玉卿/115



【感懷身影】

六十年鄉思夢裡圓/張知禮/125

依戀,媽媽的味道/王淑珍/128

魚鱗痣/錢猛雄/131

安南緣起/安紀芬/133

親愛的父親/張慧民/136

阿月姊的微笑/李惠鴦/141

死亡恐懼/唐玉卿/144

重生/林怡馨/149



【事與物】

爸爸累糊塗了/林如瑩/157

下錯車/黃麗芬/162

上帝也瘋狂/施弘敏/168

寵物與我/周蘭新/176

野孩子與樹/劉如意/179

金玉記憶/周蘭新/182

日記本/安紀芬/188



【行者今生】

是誰在夜半敲痛我心房/施弘敏/193

繁花滿樹單眼看/張知禮/201

出走/黃麗芬/204

妹妹的結婚禮物/胡美玲/208

阿福再見/之敏/214

路/陳怡帆/218

韓國泡麵/陳怡帆/220

夜間漫步/王淑珍/222



【附錄】

故事的百衲被/225

【作者簡介】/253






 




代序



繁花勝景的歧路風光──作為寫作團體的帶領人




  寫作能教嗎?如果可以,那麼要怎麼教?很多年來,我不曾停止過這樣的自我詰問。忘了從哪兒聽過一種說法:會寫的人很少(能)教人寫作,而夸夸其談教人的,要小心了,八成是自個兒作家夢碎的失敗者(套句現在的流行語──魯蛇)、騙子。雖我不是詩人、大作家,但也絕不願意混到了一個騙子之流,那麼,十幾年來,前前後後帶領過二三十幾個寫作班或工作坊,又是怎麼回事、都在玩什麼名堂?我的熱情和自以為是的理想,不敢說是原創,那麼它又是出自怎樣的系譜?



  一位法國自傳作家曾經提出「信馬由韁」的自傳書寫策略,他說:「隨便去寫,隨便寫也許是探討重要主題、走最近的路達到最深程度的最佳方法。模仿這種記憶所呈現出的雜亂。因為在搜尋我們的過去時,是沒有清晰的路線的。」這段引文出自自傳研究的經典之作《自傳契約》一書,顯然頗有來頭,那麼我就模仿引文所言,先講講我走入「歧途」、踏上寫作教學的因緣。



  最早是一九九九年的秋天,因好友鄭至慧*的邀約,我們在甫創校的板橋社區大學合開了一門「女性書寫與閱讀」。那時我的主業是報社副刊編輯,曾受女性主義的滋養和洗禮,也有幾年文化人類學的訓練,對於走入社群、將婦運理念推廣給更多人認識,有著模糊卻熱切的期盼。而那些年,關於女性的自傳性書寫在學術界已有了些研究和論述,女界也看見庶民書寫的重要,發起像是「阿嬤的故事」之類的書寫運動。仗著幾年從事編輯和記者等文字工作的經驗,以及我所認同、追求的理念和知識背景,三十三歲的我跟隨直覺和機緣,開始了在社大的教學生涯,不過最直接的原因更簡單,就是和好友姊妹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記得第一次上課前,我準備了一堆女性自傳與書寫的講義走進教室,放眼望去,心中一驚:「這,要怎麼教?」每張臉孔是如此不同,有的青春無敵卻又寫滿困惑,有的則是刻畫了歲月的痕跡,這一班包括二十出頭到七十幾歲的姊妹,其中最年長的學員以為是參加女性識字班,她是想來溫習寫字的。我有些傻眼,但隨即福至心靈生出一念:「太有趣了!這樣的不同,真好!」



  震撼教育般的社大初體驗教會我很多事,隨著經驗累積,我也愈來愈理解到教室作為一個生命現場,不同的人帶著各自的經驗、成長的歷史、身分屬性(性別、階級、年齡、性傾向…等)在此交會,有可能激盪出怎樣的「火花」。而社大於我,由最早的玩票兼差性質,漸漸成了我實現理想的夢想國,常常覺得自己何等幸運,教室就是我的田野,報導人都自動送上門;此外,我也愈來愈領悟到自己的生命早已交織在我和學生朋友們的故事之間,我不再是一個和善卻保持距離的觀察者,而是打破距離、投入互動的參與者,並且樂於扮演攪動和催化關係的觸媒,帶動大家透過故事的訴說和分享,探索自己並看見他人。作為一個寫作團體的帶領人、教師,或許不是一個有名的作家,而必須是一個陪伴、聆聽、真誠回應並能夠欣賞不同的生命之美的人,至於文學的賞析、寫作的引導和具體的建議,則是搭配必備的工具箱。



  隨著我漸漸認清自己的角色和使命,從此便成了一個虔誠的使徒,致力於將文學應用在生命(教育)的對話和探索。十五年來,我在幾個社區大學輾轉流離、混跡浪遊,不論是帶領讀書會、文學和電影的討論課,或幾種不同的寫作課──生命書寫、採訪與寫作、生活書寫、關於地方的書寫,全都是基於這樣的信念,我知道並確信:文學和故事能帶我們找到自己,並且尊重、欣賞更多不同的生命。最近幾年也陸續有大學、中學的老師朋友們從臉書上看了我的課堂記錄,找我去和教師分享或者進入班上實做帶領。因此,我又多了機會將寫作教學的實驗,運用在年輕人身上,從中證實了生命書寫和閱讀其實是不分年齡都能獲益的。



  獨裁者希特勒反對藝術,理由是「藝術使我們在應該痛宰敵人的時候,卻感到心軟,忍不住想擁抱他。」文學和藝術一樣,都足以使我們「心軟」,我以為這正是當前愈來愈物質化、疏離化的「硬心腸」時代最最需要的,這是屬於情意的、感性的,也是生命教育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知有多少次,我在課堂上、團體中看見好多好多的臉龐,因為閱讀文學、分享故事而散發溫暖的光暈,原本冷硬的線條變得柔和、茫然或批判的眼神被溫柔的淚水濡濕融化,我彷彿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這是文學的力量,一種靜定、悠遠卻具有無比穿透力的溫暖能量。



  至於這本書的因緣是這樣的:二O一三年春天,我應大安社大資深工作伙伴張伊貝小姐之邀,開設了「個人年表與生命書寫」這門課,連續三個學期,每週一次在課堂上,我們談話、回憶、練習和嘗試不同的寫作遊戲,然後給回家作業。我曾為這一班的上課情景胡謅過一首詩〈那些搖晃不去的,請回來〉:



  總是 當夜幕降臨

  想像的星空下

  把課桌椅調弄成圈

  我們圍著篝火取暖 讓文字溜出來跳舞



  一遍一遍的接龍 任故事漫漫溢出

  現實的銅牆鐵壁

  總有些搖晃不去的什麼 勾勾纏

  又或者 和時間競賽

  在茫茫的無意識之海

  虔誠祈禱 釣一尾尾金色的魚



  人人具備的魔法 仙女棒上的星星閃閃

  白髮換童顏 常常撞見那迎面而來的帶傷少年

  嬉笑或孤獨的女孩



  心疼或驚奇 你的我的過往

  生命如此艱難卻又甜美



  那人的咒語不介意反覆 迴旋又迴旋

  因為書寫 一切都會值得

  因為活著 一切都會值得



  這首詩對我來說是非常寫實的,相信每位曾經參與這寫作團體的朋友,讀了肯定會心一笑:「是啊!這的確是我們所親身經歷的。」由於這一班的作品質與量都很不錯,在期末成果發表會時,到場祝賀的蔡素真校長(松山社大校長、開學出版社發行人)跟我提及出版事宜,乃成就了目前讀者手上的這本《心塵微光:生命故事書》。這本集子主要是大安社大寫作課班上學員的作品,也有幾位我在林口社大、從前在板橋社大寫作課的好友共襄盛舉。感謝本書所有的作者,因為你們用心且勇敢地書寫生命故事,才讓這本書有了豐富多采的內容。



  感謝我的知己好友林慧君老師、我所欣賞又敬佩的書評人/作家果子離先生,你們為這本書所精心撰寫的推薦序,讓我們默默的耕耘能夠受到注目和理解。還要感謝一起為這本書殫精竭慮、共同勞動的伙伴──文編兼執編小河(劉如意小姐)、封面設計Lucas,編輯本書期間,我和這兩位認真又優秀的年輕人合作,讓我複習也學到好多荒疏已久的出版事宜。答應為本書推薦的先進、師長們,你們的推薦背書是對本書的最大鼓勵。此外,這本書即將付梓之際,【心塵微光:生命故事書】臉書粉絲團設立,它不只是為了賣書,我們盼望能夠透過這本集子和粉絲專頁邀請讀者好友,跟我們一樣親身感受到說寫生命故事的獨特魅力和意義。



  生命書寫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或特權,這是一個常民書寫的時代,每個人都是讀者也是作者。如同古老的希臘神廟上所刻的神諭:「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不是無足輕重或自戀自憐的小事,或許是生命中最不能逃避的。願我們在回顧、書寫、故事的交會中,更加認識自己並體會生命的滋味,畢竟所有真切走過的路,縱使艱辛困苦,在書寫中終究能釀成甘美。




鄭美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