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新書推薦-「小紅,不一樣」書評

 

新書推薦-「小紅,不一樣」書評

 

詳細介紹(點我)

 

 

 閱讀心得,心得感想,書評


內容簡介




  皺紋紙小紅全身皺巴巴的,書店裡的紙們都覺得實在不好看,於是他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小紅變漂亮?結果,小紅先是被熨斗燙得哇哇叫,又被水潑得褪了色,還被大詞典像押花一樣,壓得喘不過氣來……有一天,一個沉默的小男孩來到書店,買走了小紅。小紅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信鴿阿里喜歡送信,更喜歡表演飛行特技,「飛」對他來說是最快樂的事。但是狹窄的鴿房、鴿子們的抱怨,卻讓他變得愈來愈不快樂……在一場意外之後,他遇見一群只會種田、不會飛的鴿子,他們細心的照顧阿里,讓他很感激。阿里一心想報答,但是他最擅長的飛行對那群鴿子來說,卻一點用處也沒有……阿里該怎麼辦呢?



  本書收錄〈小紅〉和〈鴿子的故事〉兩篇童話。資深童書作家孫晴峰運用孩子熟悉的事物,像是美勞課常用的皺紋紙、校園裡常見的鴿子做主角,讓故事更貼近孩子的生活;而在畫風多變的新銳畫家swawa.com黃怡姿的筆下,人物造型生動可愛,用色細膩溫暖,讓整本書充滿了純真且溫馨的氣氛,營造出既親切又激勵人心的閱讀氛圍。這本圖文精美的橋梁書,讓孩子深刻體會「認識自我」、「因自信而自在」的真義與美好。



本書重點    



  得獎作家 孫晴峰 x新銳畫家 swawa.com黃怡姿 攜手重現經典



  一張皺皺的紙,一隻送信的鴿子,

  讓孩子學會肯定自己的「不一樣」,閃閃發亮!



  ★〈小紅〉榮獲《中國時報》文學獎童話首獎

  ★〈鴿子的故事〉深入淺出探索生命的價值



  紙,一定要光滑平坦才算漂亮嗎?

  有了熨斗和詞典的幫忙,全身皺巴巴的小紅真的可以變美嗎?

  什麼?信鴿阿里不只會送信,還能一邊飛一邊耍特技!

  當他遇見一群只會種田、不會飛的鴿子,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快跟著小紅、阿里一起認真做自己!有自信,就會發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孫晴峰




  生於臺南麻豆,祖籍江蘇鎮江。臺灣大學森林系畢業,在美國分獲雪城大學教育碩士、波士頓西蒙絲學院兒童文學碩士,以及麻州大學傳播系博士,現任紐約大學專業學院媒體學教授。自大學三年級起,即開始發表童詩、童話和圖畫故事。作品〈小紅〉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童話首獎,《 * 的故事》獲兒童文學協會金龍獎,《葉子鳥》獲信誼基金會評選委員獎及金鼎獎優良圖書等榮譽。中、英文兒童文學著作及譯作近四十本。


 




推薦文



一隻飛行童話鳥

桂文亞知名兒童文學作家




  「與眾不同」是「美麗的錯誤」嗎?



  〈小紅〉是一篇富有想像力的童話,不單幽默溫馨,更隱含著令人深思的主題。



  故事一開始,主角小紅就遭遇了書店裡各種紙類的揶揄和嘲笑,因為她是一張「不像紙」的皺紋紙,所有平整的紙張都認為她畸形、奇怪、醜陋、可怕和有遺傳病,在「人云亦云」的情況下,受「熨斗美容整型」後的皺紋紙小紅,「看見愈來愈陌生的自己,一方面歡喜,一方面又懷疑:這樣真的比較美嗎?」



  故事進入了層層思考:如果換做你,面對鄙夷和歧視,會屈服嗎?面對壓力不得不接受改變,又當如何自處?



  幸好,高明的作者不但讓故事有了新的轉折,也在重建皺紋紙小紅生命價值的同時,帶領讀者交叉穿行於童話和現實世界,體會人世間的溫情。



  孫晴峰大學三年級開始寫童話,她一向特立獨行,崇拜愛因斯坦,個性不羈,思想前衛,做起學問又自律嚴謹,自稱「一向喜歡不大尋常的東西」,因此她在一九八○年代初兒童文學研究者眼中,是最具原創性與開風氣的先鋒童話作家代表。而作於一九八六年的〈小紅〉,在結構上層次豐富,空間穿梭自如,因此榮獲了當年第九屆《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文學獎童話首獎。



  本書的第二篇童話〈鴿子的故事〉,這又是一個別出心裁且「別有用心」的童話:一隻出生不久便被嚴格訓練的馴服信鴿,是如何從一場意外中發現自我、重新肯定自我?一如既往,孫晴峰童話少見「說教」的斧痕,她的童話都「很鮮」,很有趣,現代感強,常有出人意表的結局。



  〈鴿子的故事〉以只能用腳生活、被馴化的鴿群做為反襯,來強化因故不能飛翔的鴿群對自由的無限嚮往;並思索具有飛翔能力的鴿子,如何在本能之外超越飛翔的意義,探索生命更深邃的價值。



  孫晴峰的童話之所以常讀常新,是因為她有著高闊的生命追求與理想,就自然而然在作品中體現出動人的力量。我仍然在想,孫晴峰如果專心於創作,而不是一逕追求「學問」的旅美大學教授,童話王國裡,必定又多了一隻翱翔彩雲間、很有哲學先知派頭的童話鳥。



  嗨!孫晴峰,期待你的「回歸」!







兩個故事的「故事」

撰文作者孫晴峰




  我寫〈小紅〉和〈鴿子的故事〉的時間和地點,相差了七年和一萬兩千四百公里。



  〈小紅〉是一九八五年左右寫的。



  當時我甫自美國回來一年,回到《民生報》兒童版──我從大學四年級下學期便開始工作的單位。報社的大辦公室分組坐了二、三百位記者和編輯:寫稿的、看稿的、開會的、聊天的、講電話的,人聲嘈雜。



  我看到《中國時報》公布「人間副刊文學獎」將新增兒童文學獎的消息,十分心動。



  但是手裡握著筆,頭腦卻一片空白。



  「如果我是個能寫的人,」我想著:「什麼題材都能化成故事,什麼環境都能寫作。」這樣一想,當晚能不能寫出來,便是一個自我定位的考驗了。茲事體大。



  嗯,皺紋紙如何?它的樣子不普遍,有點意思,我也立刻聯想到小時候老師教做的康乃馨。母親節的時候,佩帶紅康乃馨表示母親健在,白色則代表母親過世,那一半紅一半白會是什麼意思?我想著,是了,繼母!如果繼母如生母,不就是這個意思嗎?的確,怎麼從沒人想過母親節那天該感謝繼母呢?



  我一直都為繼母抱屈。著名的童話裡,像是〈灰姑娘〉、〈白雪公主〉、〈糖果屋〉,都是惡毒繼母虐待可憐的主角,令人痛恨。是了,我可以用這個故事為繼母平反了。



  〈小紅〉便是這樣在《民生報》嘈雜的辦公室裡寫出來的。



  寫〈鴿子的故事〉時,大概在一九九二年,我人在波士頓;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後,想在美國再待上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出版英文的創作。工作不易找,只能在中國城一家很小的中英文雙語報紙(員工只有三人)找到一職,還得負責拉廣告。我每天做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而自己的專長又無法發揮,就像鳥有翅膀不能飛,反而被迫著要用細細的腳走路一樣。〈鴿子的故事〉便反映了當時無奈的心情,也想為這樣的困境找出路。



  這兩個故事,寫作的時地相差很遠,角色截然不同,情節安排也無雷同之處,但是當我把這兩個故事並排著看,卻看到了以前沒覺察到的相似之處。



  這兩個故事討論的主題都是關於自我的定位:如何在逆境裡保有自我,肯定自己。這些也的確是我寫作以來一直關切的議題,也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寫完故事,要過一段時間,我才能像讀者一樣去感受它。也因此,隔了二十年,我反而比創作當時更能「經驗」這兩個故事。



  〈小紅〉在一九八六年得到《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文學獎,是第一屆也是最後一屆的童話獎。我現在格外珍視這個故事,因為父親喜歡。



 故事發表不久,我接到一位女士的電話。她劈頭便問我該怎麼做一朵半紅半白的康乃馨。我張口結舌,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一切出於想像,我壓根兒沒想過該去實驗一下,看看它的可行性呢。



  我不好意思的問她為什麼要知道。



  她說,她的先生有兩個前妻留下的女兒,和她處得很好。姊妹倆看了〈小紅〉,便很想學故事裡的小男孩,做朵一半紅一半白的康乃馨給她。



  我聽了,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



  我再怎麼有想像力,也想不出這樣的結局。





沒有留言: